中性含磷浸渍树脂吸附铟(Ⅲ)、铁(Ⅲ)的性能及机理

中性含磷浸渍树脂吸附铟(Ⅲ)、铁(Ⅲ)的性能及机理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8-05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441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的稀散金属元素。在从矿床或二次资源中提取回收铟的过程中需解决其它金属元素的干扰,其中尤以酸浸液中铁元素的干扰。因此,如何高效、环境友好地分离In(III)、Fe(III)是研究的难点。浸渍树脂是将萃取剂浸渍于大孔吸附载体上制备而成。浸渍树脂技术结合了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技术的优势,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效分离技术。选择合适萃取剂和载体制备的浸渍树脂有望为有效分离In(III)、Fe(III)提供一条新途径,同时对浸渍树脂吸附分离机理的探讨也会为In(III)、Fe(III)吸附分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选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非极性大孔树脂(HZ830)为载体、三烷基氧化磷(Cyanex923)与磷酸三丁酯(TBP)萃取剂分别制备了Cyanex923/HZ830、TBP/HZ830两种中性含磷浸渍树脂;分别采用扫描电镜测试、热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分析法对两种浸渍树脂进行了表征。以静态吸附法与动态吸附法研究了两种浸渍树脂在盐酸体系中吸附分离铟(III)、铁(III)的性能与机理:(1)静态吸附实验中Cyanex923/HZ830浸渍树脂在盐酸体系中吸附In(III)、Fe(III)的最佳盐酸浓度分别为2mol·L-1、6mol·L-1;TBP/HZ830浸渍树脂对In(III)几乎无吸附,对Fe(III)的吸附随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等温吸附实验中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吸附为吸热的熵增加过程;动力学吸附实验表明两种浸渍树脂吸附In(III)、Fe(III)的行为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颗粒内扩散为吸附过程主要控速步骤。(2)吸附机理实验绘制了In(III)、Fe(III)在盐酸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分布图,不同盐酸浓度下In(III)、Fe(III)吸附的机理为:中性含磷萃取剂吸萃In(III)、Fe(III)离子为溶剂化的萃取剂与金属离子中性络合物或离子对(质子与In(III)或Fe(III)的阴离子物种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采用斜率法分析了萃取剂含量、盐酸活度与金属离子的化学计量比,推断出浸渍树脂在不同盐酸浓度下吸附In(III)、Fe(III)的萃合物可表示为HMCl4·nL与MCl3·nL(n=2,3;M代表In(III)或Fe(III)),得出了不同盐酸浓度下相对应的萃合反应方程式,并描述了中性含磷浸渍树脂吸附In(III)、Fe(III)过程的机理示意图。(3)采用动态吸附法考察了浸渍树脂吸附In(III)、Fe(III)的性能,研究表明,流速越低树脂柱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越好,柱高的增长增加了金属离子与树脂柱的有效接触时间,使树脂柱的吸附效果更好。2mol·L-1的硫酸溶液能够对树脂柱进行良好的洗脱,树脂在经过五次吸附-洗脱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效果。In(III)、Fe(III)二元分离体系中,中性含磷浸渍树脂对In(III)、Fe(III)都有较好的分离趋势;在对铜冶炼烟尘中铟的回收实验中选用Cyanex923/HZ830浸渍树脂,使用盐酸浸出能够获得较好的浸出效果,Cu(II)、Fe(III)、Cd(II)、Zn(II)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In(III)的分离回收,采用分步沉淀法将绝大多数Cu(II)、Fe(III)、Cd(II)、Zn(II)干扰离子去除能够达到初步分离的目的。
【作者】魏士龙;
【导师】刘军深;
【作者基本信息】鲁东大学,材料学,2014,硕士
【关键词】中性含磷浸渍树脂;吸附机理;吸附性能;In(III);Fe(III);

【参考文献】
[1]向坚持,陈晓红,刘相滨,徐选华.基于WebLog的数据预处理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04:33-36+54.
[2]皋香.菠萝蜜主要风味成分及其在果汁加工中的变化研究[D].海南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014,硕士.
[3]颜城.试论城管行政执法程序之完善[D].广东财经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4,硕士.
[4]岳东杰.水利水电工程变形监测中GPS技术与数据处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6.
[5]陈峙屹.基于公钥的RFID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安全,2012,硕士.
[6]胡朝晖.大众传媒对湖南省政府行政决策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公共管理,2012,硕士.
[7]许文立.中国林业投入产出的效率与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财政学,2013,硕士.
[8]蔡志敏.坊子区街道政务审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9]王惠丽.单分散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宁波大学,凝聚态物理,2013,硕士.
[10]李雪萌.马尔库塞人的解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硕士.
[11]杨茜.鲁迅译本中直译汉语词汇的对照与接纳[D].首都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12]叶林华.组织部干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13]戴小红.我国资本投资宏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2014,硕士.
[14]史蕾.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D].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15]彭晖.论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困境与出路[D].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2003,硕士.
[16]李蕾.跨国电子企业库存成本控制及其优化[D].复旦大学,项目管理,2012,硕士.
[17]宋俊芳.北京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04,硕士.
[18]白帆.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2,硕士.
[19]陈明.吉西他滨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保护性自噬与凋亡抑制相关关系[D].浙江大学,肿瘤学,2014,硕士.
[20]冯霄.基于中间语义的场景分类算法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13,硕士.
[21]费腾.银行下一代交互式系统中规则引擎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22]孙欣.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框架的建构[D].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2010,硕士.
[23]贺颖.新时期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2013,硕士.
[24]张超.我国非政府组织法律规制研究[D].南京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5]安轶群.一种基于ZigBee协议的改进型无线传感网络室内定位系统[D].国际关系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26]陈青.咪唑并邻菲咯啉类衍生物与3d-4f金属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物理化学,2014,硕士.
[27]廖美媛.天麻素缓释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试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28]虞晓芬,金细簪,黄忠华.农房流转意愿及模式的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13,11:85-88.
[29]赵玉华.改进随机过程增量连续模的极限定理[D].安徽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4,硕士.
[30]杨丹.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任务接口的图形化定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4,硕士.
[31]吴大猛.延迟容忍网络中的Skyline查询研究[D].宁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硕士.
[32]马林.论我国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法保护[D].吉林大学,法律,2014,硕士.
[33]蓝乐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上杭傀儡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人类学,2013,硕士.
[34]刘劲津.池州JH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工商管理,2014,硕士.
[35]赵晓西,李军华,李煦阳,刘伟,李永池.硅掺杂对石墨烯薄膜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4,03:238-243.
[36]李桂红.GD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37]郭沛.新型混合油—纸板绝缘的热老化特性及其在配电变压器中应用[D].重庆大学,电气工程,2014,硕士.
[38]綦方中.敏捷供应链管理中几个决策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
[39]李全东.基于主机安全等级的密钥分散存储方案设计与实现[D].西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40]祁海辉.黑龙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2012,硕士.
[41]郭宝春,唐征海,廖瑞娟,林腾飞,贾德民.橡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2013:3.
[42]王育梅.两种文学理论范式:创造论与生产论[D].兰州大学,文艺学,2013,硕士.
[43]陈勇.全光通信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6.
[44]张倩.库拉索芦荟杀螨化合物提取分离与活性评价[D].西南大学,农药学,2014,硕士.
[45]李芳轶.几种氮氟掺杂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研究[D].辽宁大学,环境科学,2012,硕士.
[46]朱明威.少数民族散杂居区的农村综合式扶贫模式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2013,硕士.
[47]李珊.乘用车线控转向系统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硕士.
[48]唐大荣,张文梁.直流电测深曲线的自动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0,05:55-71+76.
[49]董亚丽,程代展,秦化淑.非线性时变系统的稳定性[J].控制与决策,2003,04:453-455+459.
[50]邵笑冰.基于TMS320F240的磁轴承系统调试及控制软件的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0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