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氮量、株高、产量和苗期根系性状的QTL定位

小麦吸氮量、株高、产量和苗期根系性状的QTL定位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0-15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4555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QTL定位分析)对吸氮量、株高、产量和苗期根系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可为分子标记辅助或者聚合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对选育氮高效、高产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亲本Avalon和Cadenza及其构建的202个双单倍体(doubleHeploid,DH)系组成的群体为研究对象,于2010和2011年(均为高氮水平),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其吸氮量、株高(于2008和2009年均为低氮水平下也进行了测定)和产量进行了测定,采用纸培系统对其苗期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物重、茎叶干重和根冠比等性状进行了测定,进而采用WindowsQTLCartograph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以及QTLNetwork2.0的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吸氮量、株高及产量进行了QTL定位以及QTL与环境的互作分析,采用WindowsQTLCartograph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苗期根系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合大田试验数据和苗期根系数据分析了吸氮量、株高、苗期根系性状及产量QTL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小麦吸氮量、株高和苗期根系及产量之间的遗传关系。同时,对Rht近等基因系及株高差异明显的Watkinscollection小麦品种的苗期根系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田间试验的株高,分析了Rht基因对株高和苗期根系的影响,为培育氮高效、高产品种提供依据。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吸氮量QTL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2010、2011年和两年的平均值中共检测到9个吸氮量QTL,其中,2010年中2个QTL分布在2D和4B染色体上,2011年中4个QTL分布在1Dtelo、2D、3A和4B染色体上,平均值中3个QTL分布在2D、3A和4B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85%-18.57%。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4个加性QTL,分布在1Dtelo、2D、3A和4B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的范围为3.71%-13.10%。其中1Dtelo和3A染色体上的QTL与环境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分别解释3.01%和0.14%的表型变异。没有发现上位性QTL。综合两种作图方法的结果,2D染色体上的QTL对吸氮量的变异贡献较大,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均能检测到,是稳定的主效QTL。3A和4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与氮素的吸收利用相关的重要基因。亲本Cadenza对吸氮量的增加的贡献占主导地位。2.株高QTL分析高氮条件下,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2010年检测到6个(位于2D、3A、3B、4D、6A和6B染色体上)、在2011年检测到4个(位于2D、3A、4D和6A染色体上)和平均值中检测到6个(位于2D、3A、3B、4D、6A和6B染色体上)株高QTL,单个QTL解释3.02%-30.28%的株高变异。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6个株高加性QTL位于3A、4D、5A(2个)、6A和7A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解释率为0.12%-4.1%。检测到一对上位性QTL(位于5A-7A染色体上),解释0.23%的表型变异,没有发现与环境显著互作。低氮条件下,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2008、2009年和平均值中各检测到1个(位于6A染色体上)、6个(位于2D、3A、3B、4D、6A和7BL染色体上)和4个(位于2D、3A、3B和4D染色体上)株高QTL,单个QTL的贡献率为4.44%-25.28%。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在2D、3A、3B、4D和6A染色体上检测到5个株高加性QTL,单个QTL的贡献率为1.37%-7.69%。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以不同的氮素水平为环境条件下检测到7个加性株高QTL,分别位于染色体2D、3A、3B、4D、5Atelo、6A和7D上,解释0.01%-21.43%的表型变异。其中2D、3A、4D和6A染色体上的QTL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互作分别解释1.22%、1.81%、2.87%和0.01的株高变异。检测到2对上位性QTL,位于2D-3A和4D-6A染色体上,分别解释0.66%和0.52%的表型变异,均与氮素环境没有显著互作。综合分析表明,3A、4D和6A染色体上的QTL为高氮条件下控制株高的稳定的QTL。2D、5A和7A染色体上的QTL在高氮条件下采用不同的作图方法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低氮条件下,2D和4D染色体上的QTL为稳定的QTL。4D染色体上的QTL为高氮和低氮条件下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并且可能是Rht-D1b所在位点,并可能与控制千粒重和产量的QTL是一因多效。在6A染色体上存在环境特异性表达QTL。控制株高的QTL既存在加性效应,也存在上位性效应,即受不同年份的影响,也受供氮水平的影响。3.产量QTL分析在2010年仅有1个产量QTL被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位于2D染色体上,解释15.43%的表型变异。而在2011年和平均值中分别有5个(位于1Dtelo、3A、4D、6A和6B染色体上)和4个(位于1Dtelo、3A、4D和6B染色体上)产量QTL被检测到,单个QTL解释产量变异的4.93%-16.63%。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5个控制产量的加性QTL,分布在1Dtelo、3A、4D、6B和7A染色体上,可解释0.75%-8.13%的产量变异。其中1Dtelo、3A、6B和7A染色体上的QTL与环境互作显著,可分别解释8.55%、7.82%、1.45%和1.59%的产量变异。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综合分析在不同环境和用不同方法检测到的QTL发现,在1Dtelo和4D染色体上存在稳定的控制产量的QTL,4D染色体上存在高产育种的重点考虑位点。3A和6B染色体上存在控制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热点区域。2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一个新的环境特异性表达的QTL。没有检测到控制产量的上位性QTL以及与环境互作效应。4.苗期根系QTL分析对苗期根系性状的分析,发现了34个控制苗期根系性状、茎叶干重、根冠比的QTL,其中,9个与根长有关的QTL位于3A、3B、4D、5BS和6A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6.03%-16.03%的表型变异;9个QTL与根表面积有关,位于2A、2D、3A、3B、4D、5A和5BS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6.17%-12.82%的表型变异;11个QTL与根体积有关,位于2D、3A、3B、4D、5A、5BS和6A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6.54%-13.52%的表型变异;2个QTL与根干重有关,分别位于2D和4D染色体上,分别解释8.65%和9.09%的表型变异;2个控制茎叶干重的QTL位于4D和5A染色体上,分别解释34.50%和8.64%的表型变异;1个控制根冠比的QTL位于4D染色体上,解释21.1%的表型变异。在2D、4D和5A染色体上集中着控制主根的QTL,在3A和5BS染色体上集中着控制侧根的QTL,在3B和6A染色体上既有控制侧根也有控制主根的QTL,说明主根和侧根在遗传机制上是有区别的。在染色体2D、3A、4D、5A和5BS上的控制不同根系性状的QTL有可能是一因多效。4D染色体上存在控制根系性状的新位点。5.吸氮量、株高、苗期根系及产量之间的关系苗期根系性状与吸氮量、株高和产量均有着密切的联系。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较根长与吸氮量和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与株高的关系则相反。在2D和3A染色体上的QTL可用于实现根系和吸氮量的同时提高。在2D和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一因多效或者紧密连锁的基因控制根系性状和株高。在6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紧密连锁的基因控制根系和株高。吸氮量、株高和部分苗期根系性状都与产量显著相关,吸氮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最高。侧根长、表面积、体积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培育较大的侧根系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3A染色体是唯一一个能同时检测到吸氮量、株高、根系性状和产量QTL的染色体,而且增效等位基因都来自亲本Cadenza,可用于实现吸氮量、株高、根系和产量的同时提高。4D染色体上的QTL可用于“矮中求高”的高产育种。6.Rht基因对苗期根系的影响矮杆基因Rht-B1c、Rht-D1c和Rht12显著降低了小麦苗期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总干物重、根干重和茎叶干重。半矮杆基因Rht-8c显著降低了小麦苗期的总根长、侧根长、侧根表面积和侧根体积。半矮杆基因Rht-B1b和Rht-D1b对小麦苗期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总干物重和茎叶干重均没有显著影响。半矮杆基因Rht-D1b显著低了小麦苗期的根干重。而WatkinsCollection小麦中的25个矮杆品种的苗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茎叶干重和根冠比的值(变化范围)与23个高杆品种的值(变化范围)接近,苗期根系性状和株高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控制株高和根系的基因较多,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白彩虹;
【导师】梁银丽;MalcolmJ.Hawkesford;
【作者基本信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2014,博士
【关键词】小麦;数量性状位点(QTL);双单倍体(DH)群体;吸氮量;株高;产量;根系性状;矮杆基因;

【参考文献】
[1]许偲轩,陆于平.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纵联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9:113-118+155.
[2]王丽丽.风险社会境遇中的政策风格初论[D].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2012,硕士.
[3]赵鑫磊.超冷费米原子气体在铁磁相中的热力学性质[D].大连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2013,硕士.
[4]赵聪.《穆斯林的葬礼》语用学探微[D].天津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5]张欢.“扶老人”报道的舆论引导研究[D].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2014,硕士.
[6]颜红.多孔硅表面增强亲和捕获蛋白及激光解析电离质谱检测[D].南京大学,2011.
[7]姜丽丽.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市政工程,2012,硕士.
[8]卢丹.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企业管理,2014,硕士.
[9]张景伟.GSM/EDGE射频功率放大器控制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2012,硕士.
[10]王跃,余旭丰,刘芸芸,谢骁,程秀兰,黄少铭,王志民.石墨烯纳米孔的制备及λ-DNA穿孔初步研究[J].化学学报,2014,03:378-381.
[11]蔡颖.编织形态建筑的建构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3.
[12]张丽.关于中学生心理地图建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2,硕士.
[13]孙元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与调节性T细胞、IL-35、TREC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内科学,2013,硕士.
[14]蔡强.充SF_6气体800kV GIS母线管道强度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2011,硕士.
[15]康强,王伟.基于观测器的非线性互连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9,07:966-972.
[16]马晓琴.牦牛杂交不育基因Prdm9的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14,硕士.
[17]李婧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位),2013,硕士.
[18]胡凯.黄浦区社区糖调节异常人群筛查模型的建立及干预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公共卫生,2012,硕士.
[19]王亚军,吴丹,陈健初,张文娟,程焕,叶兴乾.固相微萃取在大气样品分析中的应用[J].环境化学,2014,09:1566-1572.
[20]报道员金仲文 记者黄堃.非凡隐于平凡:得了诺贝尔奖,没丢“平常心”[N].新华每日电讯,2010-10-07002.
[21]木丁.冶金系统计算机应用协会西南分会召开首届年会[J].冶金自动化,1986,05:62.
[22]范春艳.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设计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2012,硕士.
[23]路晓宇.基于ActiveMQ的公文交换工具包的设计与研发[D].河北师范大学,计算机技术,2014,硕士.
[24]吴晓彤.英汉视译训练及质量评估实验报告[D].沈阳师范大学,翻译,2014,硕士.
[25]李建红,朱满平,康英杰.履带链轨板式给料机及其应用[J].一重技术.2005(04)
[26]安应振.韩国比较优势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探讨[D].吉林大学,世界经济,2004,硕士.
[27]李小平.延长油田双河区块油田污水回注腐蚀结垢原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11,硕士.
[28]张强.长春恩福油封有限公司销售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工商管理,2004,硕士.
[29]安雅慧.基于计算实验方法的金融市场信息传播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30]王磊.智能温控粮食储存器半导体与吸收式混合制冷方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2013,硕士.
[31]王立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3,硕士.
[32]田春阳.基于协同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入侵检测与管理系统(IMS)[D].武汉理工大学,2005.
[33]施恒利.汉字种子混淆集的构建方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2014,硕士.
[34]李彦君.关于奇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河北大学,应用数学,2014,硕士.
[35]陈保文.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离子加速的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2014,硕士.
[36]祝俊.管道检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2012,硕士.
[37]邓婷.化工物流园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调配模式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38]苏晓.六阶具有阻尼项的Boussinesq方程的Cauchy问题解的存在性和渐近性[D].郑州大学,基础数学,2013,硕士.
[39]陈冠源.发明专利申请中的集成电路碳纳米管互连技术[J].电子制作,2014,12:53-54.
[40]鄢小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及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2004,硕士.
[41]韦玮.Secondary Term Formation for Chinese Integrated Units: a Case Study[D].西安外国语大学,MTI翻译,2014,硕士.
[42]孙凤.山东省服务业FDI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2012,硕士.
[43]王克晶,李福山,曹永生,周涛.河北省野生大豆种群若干数量性状结构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1,03:351-358.
[44]李会娜.基于并行BP神经网络算法的软件项目风险评估[D].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2,硕士.
[45]高鸿飞.基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疾病标志物和病原菌检测新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药物分析学,2014,硕士.
[46]陈星.体制建构与理念传播:中华护理学会研究(1909-1949)[D].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2014,硕士.
[47]张玮婷.基于面向服务架构WCF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48]李士娟.基于城市新移民社区资源需求视角下的居住社区更新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学,2014,硕士.
[49]张应波,张素吟.扩展起始参数的分析与应用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3,04:386-389+382.
[50]刘芳.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对财务绩效(EVA)的贡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