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东部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可溶性碳氮与颗粒碳氮通量

东北东部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可溶性碳氮与颗粒碳氮通量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8-06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3330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可溶性碳氮(DC/DN)和颗粒碳氮(PC/PN)通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收支的重要组分,在森林碳氮循环及其固碳功能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常因认识不足、测定困难等而在森林碳汇研究中被忽略。本研究以东北东部山区两个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蒙古栎林(MO)和杂木林(MD)生态系统为对象,针对伴随大气降雨、降雨在林分尺度上的再分配和集水区尺度上径流输出3个水文过程的DC、DN、PC、PN输入输出过程开展了系统的监测,以揭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DC、DN、PC、PN通量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012-2013年两个生长季林外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MO的穿透雨量显著高于MD,分别占同期林外雨量的80%和73%。两个林分的树干径流量差异不显著,均占同期林外降雨量的5%,年际间略有差异。降雨再分配格局主要受林外降雨特征(降雨量、降雨强度等)和冠层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期间林外雨总碳输入量为9.94gCm-2a-1,总N输入量为0.85gNm-2a-1。DC与DN是林外雨碳氮输入的主要组分。MO和MD林内雨(穿透雨+树干径流)总碳输入量分别为17.85gCm-2a-1和19.97gCm-2a-1,总氮输入量分别为1.59gNm-2a-1和1.33gNm”2a-1。穿透雨量在林内雨总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穿透雨是林内雨碳氮输入量的主体,分别占两个林分林内雨总碳输入量的90.1%和92.2%,总氮输入量的95.3%和94.8%。受降雨季节分配的影响,林外雨和林内雨DC/DN和PC/PN的输入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蒙古栎林穿透雨的DOC浓度显著低于杂木林,DN浓度和输入量显著高于杂木林,树干径流的DOC浓度显著高于杂木林,但两个林分DC和PC输入量没有显著差异。林外雨与林内雨的溶质浓度均受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不同程度的的影响,溶质浓度与水量之间多呈幂函数或对数函数关系。集水区尺度上,径流总碳输出量为6.30gCm-2a-1,总氮输出量为0.44gNm-2a-1。其中DC和DN是径流碳氮输出的主要形式,分别占总碳和总氮量的88.5%和81.3%。2012年总碳输出量低于2013年,但总氮输出量高于2013年。径流DOC、DN浓度与流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在一年的不同阶段表现形式各异;而径流DIC浓度则与水温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中心,温带阔叶林生态系统对可溶性和颗粒C、N表现为净吸收效应,吸收值为3.64gCm-2a-1和0.41gNm-2a-1。DC、DN分别是降雨输入与径流输出的主要形式,林冠对大气降雨的C、N沉降具有很大的增强作用。这种增强作用除了降雨对树冠的淋溶作用,还受花粉沉降、凋落物碎屑以及林冠层昆虫排泄物的影响。集水区尺度上的C、N输出是水因子驱动下的运输过程,受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的综合影响,溶质浓度在不同时间阶段有很大的差异,水输出量与DOC、DN浓度均为线性关系,但在不同阶段表现形式各异。
【作者】孙忠林;
【导师】王传宽;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2014,博士
【关键词】温带森林;可溶性碳;颗粒碳;可溶性氮;颗粒氮;

【参考文献】
[1]解江凌,刘延平,赵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内外主流评估体系[J].生产力研究,2014,07:86-90.
[2]郭红生.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供能特点与技战术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2014,博士.
[3]林世斌.快速因子分解后向投影算法在超宽带SAR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12,硕士.
[4]李树一.长春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文化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1,硕士.
[5]刘涛.基于GIS的阜新市城区土地定级研究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2004,硕士.
[6]王贵彪.拖网渔船导管桨—舵干扰的水动力性能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捕捞学,2013,硕士.
[7]王欢,吕莎莎,魏丹毅,王邃.基于改性石墨烯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联苯菊酯[J].环境化学,2014,11:1986-1993.
[8]肖华.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公共管理,2013,硕士.
[9]周虹先.盐对淀粉糊化及老化特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014,硕士.
[10]蒋国萍.狱政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
[11]王大兴,于波,高俊梅.高阻抗砂岩气藏的AVO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03:301-307+382.
[12]王征.张拉整体结构的找形和稳定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2,硕士.
[13]宋文君.基于希腊债务危机下的福利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2013,硕士.
[14]桂霄雨.群众路线视阈下的基层信访困局破解路径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2014,硕士.
[15]孙岩波.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16]叶文龙.基于有限元法的某乘用车后轴结构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D].广西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17]陈杰鹏.1250mm辊锻机关键部件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18]尹雪.我国推行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的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保险(专业学位),2014,硕士.
[19]陆俊杰.第八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暨2012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2:7-10.
[20]栗剑.碳纳米管调Q脉冲激光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21]程旭晖.论银行数据分析的误区[J].商场现代化,2004,13:95-96.
[22]刘吉坤,戈义志,范洪清.数字式幅度调制中波广播发射机欠激励故障检修[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3(11)
[23]马松增.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研究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3,硕士.
[24]郑百录.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左岸高坝坝段抗滑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岩土工程,2013,硕士.
[25]冀爱民.基于视频跟踪的条烟拥堵检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1,硕士.
[26]张永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推广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种植业,2004,硕士.
[27]王国贵.紫外LED光刻光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2013,硕士.
[28]彭欢.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写作[D].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2004,硕士.
[29]郭文帅.权力时空尺度视角的京津冀一体化体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4,17:15-17.
[30]李远方.美国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研究[D].宁波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4,硕士.
[31]杨林劝.光纤传感器在航天计量测试中的应用[J].宇航计测技术.1992(02)
[32]杨胜男.中国高端制造业外资控制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3]吕涛.粗茎秦艽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生药学,2012,硕士.
[34]苏永良.力生长因子、E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D].西南大学,微生物学,2013,硕士.
[35]杨巧.基于web2.0的SN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软件工程,2011,硕士.
[36]王梦.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区域经济学,2013,硕士.
[37]杜卉.高层住宅小区架空层空间应用与景观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013,硕士.
[38]王晔.铜川油页岩单独热解及共热解特性研究[D].西北大学,能源化工,2014,硕士.
[39]董瑶.俄罗斯留学生习得副词“都”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D].吉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40]黄玲.面向机器解译的遥感图像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2013,硕士.
[41]刘金亚.小班幼儿亲子依恋类型对其入园适应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2013,硕士.
[42]马振铎.商务合同汉英翻译研究报告[D].大连海事大学,英语笔译,2014,硕士.
[43]许君德,赵冬梅,张东英,张旭,刘明慧,雷兴.基于双数据源的地区电网故障诊断实用化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13:68-72.
[44]王亚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2014,硕士.
[45]陈理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夜间缺氧与肝损伤的相关性[D].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2014,硕士.
[46]李永安.稀土铁石榴石系列新型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2004,硕士.
[47]黄新艳,沈巧英,钟光祥,郑育欢,裘六初.多功能聚氨酯鞣剂CPU的性能及应用[J].中国皮革.1993(06)
[48]关琪.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会计学,2013,硕士.
[49]高晓彦.室内人居环境设计中低碳化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2,硕士.
[50]刘昆仑.古建筑整体顶升保护中单桩稳定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