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国居民消费发展研究

促进中国居民消费发展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7-10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1982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也逐渐凸显。首先,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5680美元(现价)1,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才能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其次,中国三十几年的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低成本优势,未来几年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力成本将不断上升,这意味着低成本优势对增长的贡献会逐步减少,增长将越来越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推动。再次,在日渐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由于改革尚未完成,中国经济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如经济结构的失衡、收入差距的扩大、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与供给的制约、环境的恶化等。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有效解决,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障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十七大以后中国政府开始全方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其中,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成熟发展期和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内在决定的。如果将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工具和手段,那么居民消费发展则应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消费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本文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基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视角,围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中国居民消费发展为研究核心,深入探讨和界定了消费发展的理论范畴,思考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及成因,对消费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理进行深刻剖析。通过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模型构建与统计检验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并对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发展的水平进行创新性指标评价,对1990-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了通过促进消费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寻找科学发展的路径。本文在对相关专题文献资料的搜集、检索、阅读和归纳的基础上,立足于消费经济学基础理论,借鉴经济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消费文化学、消费哲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原理和分析视角,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全方位探讨了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居民消费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来展开论述: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对本选题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以及创新与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及文献述评。本章首先系统梳理了有关消费发展理论的渊源与研究基础。全面介绍了消费理论的演进与发展,其中既包括马克思主义消费发展的理论,也包括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消费发展的思想,还涉及社会学视角的消费发展理论。对近年国内有关消费发展的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述评。此外,文章对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与研究进行了整理,主要涉及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学者关于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的研究。第三章,消费发展机理与评价体系。本章对消费发展的性质与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深入剖析了消费发展与生产发展的辩证关系,对消费发展的表现形式以及内在动力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从消费发展各要素的内在属性、市场环境与消费外部性、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等方面对消费发展的微观机制和宏观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消费发展具体表现为主体能力的发展、消费效率的提高、消费环境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文章提出,消费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以及自身的进化形成了消费发展的内驱力,市场各主体对相关利益的追逐构成了消费发展的关键性激励因素,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合理消费模式的构建与引导是消费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接着,文章选取了27个发展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消费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提炼,构建了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指标(CDI)评价体系。第四章,中国居民消费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本章首先简单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发展的历程并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接着对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消费结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在现阶段,房地产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很大,消费者群体分化明显,中产阶级消费群体正逐步形成。第五章,消费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本章是全文理论构建的核心,文章首先运用行为经济学、消费社会学、外部性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分析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现象的本质,认为消费与生产的内在矛盾是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根源,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文章认为消费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内在目标具有一致性。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而消费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本章最后对消费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消费发展与中等收入陷阱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有参考价值的结论。第六章,促进中国居民消费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措施。本章首先结合我国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各方面所面临的新特征和新问题,分析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然后结合国际发展经验,特别是在该阶段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经验和政策选择,从消费发展视角寻求和探索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路径和政策措施。文章提出,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相对于不断提高的生产力水平,社会消费力的相对低下将成为我国未来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症结与根源。能否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发展迅速提升社会整体消费力,实现增长方式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将是我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消费发展是消费主体、消费客体与消费环境三者的有机结合,因此,促进消费发展必须从这三要素入手。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视角的创新、核心概念的创新和研究内容的创新。文章通过消费发展这一变量将微观的个人幸福感受与宏观的经济发展相结合,构筑了一个由微观到宏观的消费发展分析框架。本文对消费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辩证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最终将其落脚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从生产与消费内在矛盾的视角进行深刻解读,在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历史经验考察的基础上,阐明了消费发展驱动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历史性以及现实可行性。此外,本论文在评审与答辩期间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是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本文囿于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把《决定》的相关内容很好地融入文章写作,待未来付梓成书的过程中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作者】张俊英;
【导师】尹世杰;王裕国;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学,2013,博士
【副题名】兼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消费发展;中等收入陷阱;消费发展指数;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缪为民.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系统设计与实施[D].重庆大学,2004.
[2]曾智洪.高速公路中的行车道检测和车辆跟踪(英文)[J].自动化学报,2003,03:450-456.
[3]刘剑.交—交型高频环节AC/AC变换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04,硕士.
[4]余罗钊.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应用统计,2013,硕士.
[5]孙国梓,吴志军,郁鼎文,刘嘉.基于粗糙集的供应商绿色评价体系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32:190-192.
[6]刘莎莎.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法律研究[D].辽宁大学,法律,2012,硕士.
[7]李晓明,杨帆,舒欣,周冬旭,沈青.输电线可控线损防覆冰无功优化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24:30-33.
[8]郭勇.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2,硕士.
[9]马朝博.河北省民营经济竞争力评价[D].河北经贸大学,数量经济学,2012,硕士.
[10]郎文静.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11]裴俊.MPS海量地震数据处理的可视化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12]邱巍.城市节事中的新媒体传播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2012,硕士.
[13]赵建华(PHOMMACHANEPHANE).老挝中央政府经济职能改革研究[D].云南大学,行政管理,2014,博士.
[14]江志雄,丁岳伟.基于K-近邻方法的网络信息文本分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01:83-86.
[15]宋国兵,李广,于叶云,蔡新雷,索南加乐.基于相电流突变量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21:84-90.
[16]邱中彬.基于传输流的多路数据传输教学平台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17]郑顾平,张利,姜超,齐郑,杨以涵.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在线定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03:110-115.
[18]董丽娜.汉语幼儿表达三种汉语指类句的发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1,硕士.
[19]黄立鹏.金融创新环境下小额贷款公司法律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4,硕士.
[20]廖井霞.基于事件树和贝叶斯网络法的土石坝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2013,硕士.
[21]张稳.人防警报控制系统终端的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4,硕士.
[22]张启平,王锋.烃类危险物事故性泄漏过程的实时预测方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01:51-54.
[23]郝延平.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的研究[D].东北大学,材料工程,2010,硕士.
[24]杨帆.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叠加成矿系统特征及成矿模式[D].昆明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2014,博士.
[25]张雪,池宏,刘博伦.基于题目反应模型的应急团队能力评估方法[J].管理评论,2014,04:93-100.
[26]王玉华,雷茂盛,雷裕红,李德春,孟玉宇,冀连胜.高精度重磁资料在松辽盆地古龙断陷火山岩气藏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01:107-112+1+130.
[27]王超.季冻区哈大高铁边坡冻融滑塌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4,硕士.
[28]徐艳美.台湾政治文化转型动因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中共党史,2013,硕士.
[29]苏成伟.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30]钱拴.青藏高原草地干旱监测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2012,硕士.
[31]吴子豫.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会计学,2012,硕士.
[32]时海峰.部队后勤仓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工业工程,2013,硕士.
[33]刘文仲.轧钢过程自动化的应用软件设计[J].冶金自动化,2013,01:1-4+43.
[34]张东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35]侯秀美.基于UML的电子商务系统建模及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硕士.
[36]黄抒宇.数值模拟机翼积冰及其气动特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37]陈思媛.ERK1/2信号传导通路在逆转肝癌细胞耐药性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肿瘤学,2014,硕士.
[38]孙艳霞.我国乡镇政府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职能作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39]徐西薇.工商银行宿迁分行信贷风险管控[D].华东理工大学,会计(专业学位),2014,硕士.
[40]邢正岩,刘磊,王永刚,乐友喜,宋建国.井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与储层参数转换[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02:127-132+119-248.
[41]齐勤.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口语中因果性话语标记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4,硕士.
[42]乔海.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控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电路与系统,2013,硕士.
[43]白真贵.分布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及相关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
[44]蒿书利.便携式α管道污染测量仪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电路与系统,2013,硕士.
[45]陆晶.不同的武术教学内容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2013,硕士.
[46]蒋杨永.浙江中小企业虚拟产业集群构建与运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47]范士雄,刘广一,杨占勇,马巍巍,B.W.WILLIAMS.基于电流源型变换器的多端直流风电系统(英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1:13-19.
[48]邹韬.基于孤立字词的扬州方言语音识别研究[D].扬州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2,硕士.
[49]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
[50]娄权正.垃圾填埋场气发电设计与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环境工程,2012,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