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10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4109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中国的城市化从起步到加速发展,目前正以追赶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姿态快速推进。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促进了人们生存福祉的增加,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被城市粗放型扩张侵占、部分城市过度拥挤、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这些问题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却非常棘手,如资源约束和环境恶化等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当前模式下推进城市化所必然会出现的。事实上,中国目前所走的城市化道路与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城市化道路非常相似,即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促进城市化率提升是以自然资源的加速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为代价的,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失调。也就是说,中国当前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因此需要在对中国当前城市化道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索能够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生态文明是在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被提出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升华。生态文明不同于人类以往的发展理念,它在指导人类发展的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否定依赖于粗放式资源消耗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要求增进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一方面,生态文明要求对中国当前城市化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并以生态文明理念来推进未来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由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看出中国当前城市化进程还相对滞后,可以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化还将继续推进。由此,探讨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或路径选择问题便显得必要。基于此,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在对城市化进程进行解构并对其四个子过程分别分析的理论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通过系统仿真和场景分析对中国当前城市化发展模式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道路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具体而言,文章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导论。导论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主要问题,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介绍了研究使用的方法、研究思路和框架,并对文章的创新点和局限性作了总结。第二章是研究基础与文献综述。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生态文明、城市化以及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市化;其次对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此外,分别从城市化的动力因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基本问题、城市化与劳动力转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化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有关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的讨论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和道路选择几个方面对中外文献进行述评,指出本研究的可能贡献所在,以此作为深入研究的基础。第三章是对城市化进程的现实考察。通过对国际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总体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考察,总结城市化进程的一般性质;同时通过对中国城市化总体和多维度的考察,把握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现状。依据文献所提供的理论证据和世界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实证据,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对城市化进程进行分解。在纵向上,将城市化进程分解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发展阶段;在横向上,将城‘市化进程分解为人口过程、空间过程、经济过程和自然过程四个交互影响、协同发展的过程,四个过程的演化发展对外整体表现为城市化总体进程的推进。本章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四章是城市化人口过程。这一章对城市化人口过程的含义和表现形式进行了界定,并对人口过程的两个发展层次予以讨论,这是进一步讨论城市化人口过程的前提。其次,分析了城市化空间过程、经济过程和自然过程对人口过程的影响,为深入把握城市化进程的有机结构提供支持。最后分析了中国城市化人口过程发展现状,并在生态文明视野之下对中国城市化人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是城市化空间过程。这一章界定了城市化空间过程的含义和表现形式,讨论了它一般意义下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城市化其它过程对空间过程的影响。在对城市化空间过程进行上述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化空间过程发展现状,并在生态文明视野之下讨论中国城市化空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六章是城市化经济过程。这一章对城市化经济过程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做了界定,讨论了城市化经济过程的发展模式及其在发展中对城市化总体进程的作用,并分析了城市化其它过程对经济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化经济过程的发展现状,将其放置在生态文明视野之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第七章是城市化空间过程。这一章界定了城市化自然过程的含义和表现形式等基本问题,分析了它的发展模式,并讨论了城市化其它过程对自然过程的影响。在对城市化自然过程进行上述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自然过程发展现状,并在生态文明视野之下讨论中国城市化自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四、五、六、七章分别讨论了城市化的人口、空间、经济和自然过程,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下文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城市化四个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任意一者的发展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它过程,进而对城市化总体进程产生影响。第八章是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在上文关于城市化进程理论分析的支撑下,选取相应指标,明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空间、经济和自然系统的交互作用,并建立仿真模型。文章分别以中国当前城市化发展模式延续、采取更节约高效的集约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观念彻底变化的理性发展模式为不同发展假设进行了场景分析,得出了当前发展模式和集约发展模式都不可持续、只有在理性发展模式下中国城市化发展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判断。这部分既是对上文关于城市化进程理论分析的具体检验,也是本文研究主题的落脚点。第九章是结论和建议。对全文主要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包括对生态文明视野下城市化发展的诠释、对中国当前模式下城市化发展不可持续性及其根源的探讨以及在生态文明下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其依据,最后提出大胆革新发展理念、积极促进集约发展、全力推进制度创新以及开展动态监测预警的建议。以上九章构成了本文的五个部分,即研究基础、现实考察、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结论对策。这五个部分有紧密的逻辑联系,逐层深入,分别回答了“为什么要将中国城市化置于生态文明视野下进行研究?”、“什么是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市化发展?”、“在什么样的现实基础上讨论生态文明与中国城市化发展?”、“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空间、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什么,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是否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国当前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否需要改变?”、“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路径应该如何作出战略调整?”等问题。本文的创新分别体现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结构创新方面。就理论创新而言,一是文章发展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为生态文明指导人类具体实践找到契合点;二是文章以全新的系统视角对城市化进程进行研究,以系统的思维对城市化进程进行全方位解读。就技术创新而言,本文借助系统思维研究城市化的有机结构,建立城市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不同发展模式假定下进行场景分析,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进行预期,此方法不但体现了城市化本身的复杂性,而且为战略思路的确定提供现实依据。就结构创新而言,文章在布局方面紧扣主题,将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在研究的全过程,在建立本文有关城市化进程的理论框架时、在考虑城市化发展目标时、在实证研究时均体现了生态文明思想。当然,本研究还有一些局限,如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分解未能体现社会发展、实证研究中对自然系统的表达相对简单、实证研究部分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等,这些都需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作者】杨帆;
【导师】杨成钢;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13,博士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化;有机结构;人口迁移;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增庆,霍全明,彭苏萍,胡朝元,勾精为.利用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的优度选择各向异性成像有利区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03:322-326+247-369.
[2]张志刚.电工实习辅助教学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12,硕士.
[3]唐亚.过渡时期国家之国际犯罪赦免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国际法,2014,硕士.
[4]秦铁辉,罗超,鲁小江.知识管理态势下情报学研究内容的变化[J].图书情报工作,2005,03:13-17.
[5]董海兵.银杏内酯A对脂多糖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临床兽医学,2014,硕士.
[6]许兆霞.关于柳州电信实施营销再造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
[7]闫鹏飞.不锈钢钻削加工有限元仿真及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0,硕士.
[8]李爱群,李昌淼.马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改造[J].冶金自动化,2000,05:39-41.
[9]许红英.低碳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济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硕士.
[10]王海霞.基于不变矩的目标识别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2004,硕士.
[11]华晶.医用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12]刘刚.基于火电机组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系统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
[13]李剑琦.长链非编码RNA MEG3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14]徐海燕.不同地区自然发酵乳中乳酸乳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013,硕士.
[15]吕春雷.J2EE体系结构下信息系统的分析与部署[D].大连海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4,硕士.
[16]李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D].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04,硕士.
[17]叶崇.中间相沥青纤维预氧化、碳化及其表征的研究[D].湖南大学,材料学,2012,硕士.
[18]李春会.一位幼儿教师教育行为与其教育观念差异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2012,硕士.
[19]尹福岗.卢梭《忏悔录》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D].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3,硕士.
[20]王少群.高速公路交通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4,硕士.
[21]安正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三级垃圾填料床+臭氧法+SBR法”组合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2014,博士.
[22]高婉茹.浅论汉语作为外语教材的跨文化角度分析[D].浙江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23]徐世平.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3,硕士.
[24]王静文.中小学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教育学原理,2013,硕士.
[25]莆杰艺.基于异质性最小准则的基元合并影像分割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2013,硕士.
[26]郝金刚,梁春军,刘淡宁,杨婧,黄洪庆,华超,陈建营.LED产业分析报告[J].现代显示,2006,03:8-15.
[27]谷敏强.格值模糊拓扑空间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数学,2004,硕士.
[28]郑瑞清.智能型电致伸缩液压悬置隔振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车辆工程,2004,硕士.
[29]欧阳何顺.泥石流临灾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的研究[D].兰州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30]杨奕.司法独立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法律,2003,硕士.
[31]张雷.电子数据及其适用规则研究[D].南京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32]张曼露.非金属原子掺杂对石墨烯气体吸附特性影响的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3]王吉华.基于特征函数的产品造型进化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4]罗晴红.英汉特殊疑问句的类型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35]李乐虎.民国时期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3,硕士.
[36]吴倩倩.GPS数字中频信号仿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2013,硕士.
[37]周晓梅.诵读方法的演变及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38]王娜.费菜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D].华侨大学,生物学,2013,硕士.
[39]冯波.微波无源器件模型接口软件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2,硕士.
[40]张玖强.TLR4在急性肾衰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与TNF-α的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内科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41]陈玉梅.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04,硕士.
[42]亓超.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美好的工作》研究[D].鲁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43]金淑婷.甘肃省人口与社会经济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3,硕士.
[44]孙伟.中外校服惯制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2004,硕士.
[45]韩好好.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法律,2014,硕士.
[46]王长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6.
[47]王友军.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48]霍丽曼.豚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和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对糖尿病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2013,硕士.
[49]李璟.论新闻策划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D].复旦大学,新闻学,2012,硕士.
[50]程乾.浅议社区矫正工作现状[D].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