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抗性基因频率检测

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抗性基因频率检测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6-09-29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2418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转Bt(Bacillus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花(Bt棉)自1996年开始商业化种植。我国Bt棉的种植始于1997年,至2012年,Bt棉占我国总植棉面积的80%,其中长江流域超过90%。Bt棉种植以来,有效控制了主要靶标害虫的为害,提高了棉花产量,减少了杀虫剂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Bt棉的大面积种植给靶标害虫造成的持续高压汰选,可能会导致害虫对Bt棉迅速产生抗性,从而威胁到Bt棉的有效使用寿命。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是长江流域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也是Bt棉花的靶标害虫之一。连续数年的抗性监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花的抗性已进入早期阶段,这将对我国Bt棉花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开展红铃虫对Bt棉花的抗性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其抗性水平和抗性基因频率变化,是进行害虫抗性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以红铃虫室内抗、感品系和采自长江流域棉区10多个地点的红铃虫为供试昆虫,采用敏感性测定、单对杂交和DNA分子检测三种抗性监测方法,对2012-2013年间我国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对Bt棉花的抗性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田间红铃虫对Cry1Ac蛋白的敏感性测定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了2012-2013年长江流域棉区12个监测点的第三代红铃虫对不同浓度Cry1Ac蛋白的反应。结果表明:2012至2013年,红铃虫各个地方种群的LC50变化范围分别为0.19-0.26和0.17-0.35,对应的抗性倍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1-3.71和2.43-5.00;不同红铃虫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抗性倍数均在5倍以下,地区间差异不超过3倍。总体而言,2013年比2012年LCs0的平均值有所上升,大部分地区的抗性水平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以上结果表明,Bt棉在长江流域种植13年以后,该流域的红铃虫对Cry1Ac蛋白基本保持敏感。2)单对杂交法检测田间抗性基因频率采用单对杂交法,检测了2012和2013两年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田间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结果表明,2012和2013年分别检测到2个和12个阳性个体,两年的抗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0034(95%置信区间为0.0009-0.0108)和0.0165(95%置信区间为0.0096-0.0277),无显著性差异。两年的抗性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0101(95%置信区间为0.0062-0.0163),这比庇护所策略要求的田间初始抗性基因频率的上限10-3高出1个数量级,预示我们应对田间的抗性风险引起注意。3)DNA分子检测法检测已知基因的田间抗性基因频率采用基于基因组DNA的PCR分子检测法,对田间红铃虫进行了已知抗性基因r1,r2,r3的筛选检测。结果显示,2012和2013两年,从10370头田间红铃虫个体中共检测到88个抗性杂合子和12个抗性纯合子,抗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rls,r1r1和,r1r2。计算得出2012和2013两年3个已知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0097(95%置信区间为0.0077-0.0123)和0.0030(95%置信区间为0.0022-0.0041),两年的平均值为0.0054(95%置信区间为0.0045-0.0065)。该结果与单对杂交得出的结果比较接近,证实了PCR分子检测技术应用于红铃虫田间抗性监测的可行性。本文首次将DNA分子检测方法与传统的生物测定和单对杂交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国内红铃虫的抗性监测,明确了长江流域红铃虫田间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敏感性及其抗性基因频率,为我国红铃虫抗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金涛;
【导师】牛长缨;吴孔明;万鹏;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014,硕士
【关键词】红铃虫;Bt棉;抗性基因频率检测;抗性监测;分子检测;

【参考文献】
[1]张红伟.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动力学及刚强度仿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谭远洋.应用UTD方法分析飞行器天线的散射特性(圆柱部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04,硕士.
[3]汪伟.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研究[D].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病原生物学,2012,硕士.
[4]李昊.条纹管行波偏转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物理电子学,2013,硕士.
[5]吴海燕.青海国税系统信息门户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6]王军.基于时频分布交叉项的水声信号特征提取[D].西北工业大学,水声工程,2004,硕士.
[7]李海军.数据挖掘在GIS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4.
[8]李玲.分梳山羊毛的改性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2013,硕士.
[9]王珏,戴汝为.一种语义网络[J].自动化学报,1986,04:339-346.
[10]白云.榆林沙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规划与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2012,硕士.
[11]宋志雄,喻翌,赵海全.基于箕舌线函数的变步长自适应谐波电流检测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22:54-59.
[12]夏连华,王建新.双向可逆电子皮带配料秤在唐钢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8,04:66-68.
[13]詹琼.参与式教学在高中物理部分实验中的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05.
[14]赵俊光,王主丁,张宗益,周昱甬,王骏海.基于节点补偿容量动态上限的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混合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23:69-74.
[15]龚志超.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2014,硕士.
[16]杨萍.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在发育期的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药理学,2011,硕士.
[17]魏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18]杨慧慧.哈尔滨市乡镇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13,硕士.
[19]尹芬芬.圈量子修正黑洞的霍金辐射[D].湖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2013,硕士.
[20]杜俊红,滕欢,代小翔.数据仓库技术在地区电力调度系统中应用的探讨[J].继电器,2004,07:61-64.
[21]刘华巍.基于竹醋液的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和复合保鲜剂的开发[D].上海海洋大学,应用化学,2013,硕士.
[22]杨月乔.越南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广西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23]马骥.山东省孙祖镇石英岩矿开发造成环境问题的法律研究[D].兰州大学,环境资源法(专业学位),2013,硕士.
[24]崔丽.分布式领导理论视角的高中教师课程领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2013,硕士.
[25]李天亮.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DDIT3调控肿瘤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2014,博士.
[26]宋海燕.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构建及用于过氧化氢的电催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4.
[27]马振兴.侦查假设的建立与回溯推理[D].西南政法大学,法律逻辑学,2012,硕士.
[28]郭淯佳.学生表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2013,硕士.
[29]陈俊.趋化因子CXCL12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筛选[D].浙江大学,药学,2013,硕士.
[30]熊翥.很有新意的两本书[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02:211.
[31]蒋浩,王磊,陆艳,黄学良.利用端子坐标进行静态拓扑的自动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08:67-71.
[32]白天,朱春玲,苗波,李清英,张泉.平面铝板上的压电振动除冰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
[33]李倩.四种常见耐药致病菌所致的老年人肺炎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2013,硕士.
[34]方毅斐.豉香型白酒中二元酸的形成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2012,硕士.
[35]黄昆鹏.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2004,硕士.
[36]訾亚楠.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状况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2013,硕士.
[37]许永权.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的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化学工艺,2004,硕士.
[38]夏凯.森林小班数据的时空建模、更新及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4,博士.
[39]李龙涛.真空导入模塑工艺树脂流动前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40]肖洁.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在两类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食品科学,2013,硕士.
[41]谷建柱.基于ARM+DSP架构的微型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2]王秀丽,李正文,胡泽春.高压配电网无功/电压的日分段综合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07:5-9.
[43]吴传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研究[D].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44]马铮.不同香烟烟雾暴露时间对大鼠肺组织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内科学,2014,硕士.
[45]刘贝.微带电调可重构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2,硕士.
[46]王飞龙.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防碰撞控制系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47]王龙.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D].郑州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8]刘俐君.在陆学习的台湾大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2013,硕士.
[49]柳英杰,胥芳,潘国兵.三通道分布式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研究[J].机电工程,2014,02:244-248.
[50]华佳林,陈舒娅.基于RFID技术的赣南脐橙溯源系统的设计[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3:51-54.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