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调水调沙影响下河口入海泥沙扩散及地貌效应

黄河调水调沙影响下河口入海泥沙扩散及地貌效应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1-02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4440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据2013年7月黄河调水调沙期间三船同步四断面(A、B、C、D)25h水文泥沙连续观测的资料,分析了四断面及各断面所含站位点的流速、含沙量、温度及盐度的分布特征,计算了各连续站表、中、底三个层位的净泥沙单宽通量,以此来讨论调水调沙期间河口入海泥沙扩散和沉积的范围,并结合2010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7月)和黄河调水调沙前(5月)、调水调沙后(9月)黄河口底质沉积物样品的实测数据,提取并分析调水调沙实施前(1996-2002年)和实施后(2002-2008年)的卫星遥感数据资料,评价黄河调水调沙工程计划对黄河泥沙及河口地貌效应的作用,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调水调沙期间,高温低盐的黄河冲淡水离岸扩散,扩散范围较大;入海泥沙在向海扩散过程中迅速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口门附近,距岸约11km,扩散的范围有限,水沙扩散范围不一致。调水调沙期间各站位温盐跃层明显,在浅水区域水体垂向混合强烈,分布均匀,在深水区域悬浮泥沙主要集中在跃层以下的水体中传输。2)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各站连续25h的净泥沙单宽通量分布特征显示,黄河口沿岸悬浮泥沙主要向东及偏东南方向扩散。受径流影响,河口口门泥沙通量最大可达85×103g/m/s,但在距离河口10km以外区域通量锐减,清水沟废弃河口区通量位于其次,其他地区通量普遍较低。3)2010年调水调沙之前,河口附近淤积的泥沙粒径较粗(以砂和粉砂为主要成分)、分选较好;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主要以粗颗粒物质为主,沉积速率大;调水调沙结束以后,河口地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细,黏土含量增加,分选变差,说明调水调沙后期入海泥沙粒径较细,覆盖在之前沉积的粗颗粒沉积物之上;一段时间后经过冬季风暴的侵蚀作用,上覆的细颗粒泥沙通过再悬浮被搬运,之前沉积的粗颗粒泥沙暴露在海底,因不易被搬运而保留。经过调水调沙工程逐年进行,河口处粗颗粒泥沙淤积量增多,对河口造陆的贡献较大。4)调水调沙实施以前(1996-2002年),河口岸线平均最大淤进速率约为1.7km/a,同时废弃河口河嘴岸线最大平均每年蚀退0.4km,孤东海域在这一期间岸线以蚀退为主,每年约蚀退0.277km,南部莱州湾的西北则呈现略淤积的特点。调水调沙实施后,河口岸线大幅淤进,最大速率约为0.777km/a,该速率虽小于调水调沙实施之前的平均速率,但由于河口明显加宽,总淤进面积远大于1996年至2002年期间河口的淤进面积。河口三角洲蚀积状态发生显著变化,1996-2002年期间,河口最大淤积厚度量约为4m,且现行水下三角洲叶瓣为净侵蚀,侵蚀量达0.39Gt(109t),在2002年以后淤积最大厚度可达6m,现行水下三角洲叶瓣为净淤积,淤积约量为0.28Gt。表明调水调沙实施以后,河口入海泥沙由于扩散范围有限而沉积在河口附近,使河口岸线向海淤进速率显著增加而水下三角洲部分由净侵蚀转换为净淤积,增加了黄河入海泥沙的造陆速率。
【作者】于帅;
【导师】王厚杰;毕乃双;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2014,硕士
【关键词】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入海泥沙扩散;粒度变化;地貌效应;

【参考文献】
[1]苏朋,傅昱,何艳,徐建明,吴建军,吴良欢.控制条件下水肥耦合对黄泥田还田秸秆腐解及土壤碳转化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01:1-11.
[2]陈诗.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探究[D].重庆大学,景观建筑学,2014,硕士.
[3]周欣,韩生廉.离散型模糊数及其在预测与决策问题中的应用[J].控制与决策,2000,05:577-580.
[4]窦波.关于完善吉林省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机制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2012,硕士.
[5]高燕.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四川大学,2004.
[6]韩玲.乡村纠纷的解决机制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硕士.
[7]林玲丽.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2013,硕士.
[8]娄鹏.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IP承载网性能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9]吴兴海.袁枚骈体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古代文学,2012,硕士.
[10]马帅,王腾蛟,唐世渭,杨冬青,高军.一种基于参考点和密度的快速聚类算法[J].软件学报,2003,06:1089-1095.
[11]贺超颖.基于ZigBee的中国林蛙养殖大棚控制模型的研究[D].东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12]刁顺,乔文孝,杜光升.声波测井对微环探测能力的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05:540-542+460-461+582.
[13]张文哲.基于内容的视频分析与检索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4,硕士.
[14]李娟.澳华文学中的古体诗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4,硕士.
[15]陈厚早.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真核表达及在肿瘤中表达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4,硕士.
[16]高文鸣.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前四名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3,硕士.
[17]付勇.商业管理走进智能时代[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4,Z1:50-51.
[18]杨琼.石墨烯及石墨烯/银复合材料的一步制备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
[19]刘瑶.高中历史教育中青少年法制观的培养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20]王岩.英国《培养下一代优秀教师实施计划》研究[D].西南大学,比较教育学,2014,硕士.
[21]翟斌斌.我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22]王银虎.金属表面微/纳米薄膜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2,硕士.
[23]金亮.宁夏固原市东岳山西麓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特征及治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2013,硕士.
[24]张元明,曹同,潘伯荣.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苔藓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2,01:10-16.
[25]黄田.危险驾驶罪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刑法学,2013,硕士.
[26]薛烨.吸附再生水回用于高炉循环冷却水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27]叶元元.多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的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2014,硕士.
[28]王波.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普通住宅市场非理性泡沫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经济与管理,2013,硕士.
[29]吴琼兰.基于FFT的regime-switching的相关期权定价[D].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2013,硕士.
[30]汪达.信用衍生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金融,2013,硕士.
[31]张纯刚,席裕庚.一种克服振荡与死循环的机器人实时路径规划方法(英文)[J].自动化学报,2003,02:197-205.
[32]孟宪珍.《红楼梦》语气词研究[D].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13,硕士.
[33]吴晖.环孢菌素A菌株选育及生产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化工,2004,硕士.
[34]张海勤,蔡庆生.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相似模式匹配[J].计算机学报,2003,03:373-377.
[35]刘睿.中石油LZ公司FCC催化剂海外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36]李梓宁.探微艺术创作中的“真性情”[D].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2014,硕士.
[37]王红兴.柏林小号艺术探究[D].内蒙古大学,音乐学,2013,硕士.
[38]范颖.设立中公司法律制度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2,硕士.
[39]亓玉梅.赛豹Plug-In混合动力轿车开发[D].吉林大学,车辆工程,2012,硕士.
[40]周佩朋,项祖涛,杜宁,班连庚,谢国平.西北750kV电网合空变导致青藏直流闭锁故障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0:129-133.
[41]杨松涛.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转型的债券融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2013,硕士.
[42]梁晓翀.基于代价估算的XPath查询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2012,硕士.
[43]薛冰晶.无线传感网MAC层协议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4]孙晓云.钨催化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在有机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2014,博士.
[45]张力,赵明.WANO人因事件统计及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5,03:291-296.
[46]王丽军.与动漫结合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设计学,2014,硕士.
[47]努丽曼姑·司马义.Ugen河胡杨内生细菌多样性和一株潜在新种胡杨根瘤菌的多相分类学研究[D].新疆大学,生物学,2013,硕士.
[48]曾云南,胡平,李钢,曲建平.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山东矿业视频监控系统[J].冶金自动化,2009,04:9-13+39.
[49]张国利.潍坊市行政执法电子纪检监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50]付娟妮,刘兴华,蔡福带,李顺峰,鲁卉.真姬菇菌丝体多糖碱提取工艺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8(06)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