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1-12 分类:毕业论文 喜欢:1842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是实现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方略,探求“三化”协调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谋求发展的新使命,也是推动区域经济稳步前行、促进城市-区域综合发展的现实选择。中原经济区是我国中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作用较强的传统农区和国家“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区,伴随着中部崛起、全国主体功能区开发、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等战略的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进一步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必将进一步复杂和激化,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必将成为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因此,研究城市-区域系统整合下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三化”协调发展状况,对于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意义重大。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出发,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以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城市-区域系统整合下“三化”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在城市-区域系统整合视角下明晰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探讨中原经济区城市-区域系统“三化”协调运转的内在机理,评价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水平,提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城市-区域系统组织途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城市-区域系统理论,解析了“三化”的互动机理。在城市-区域系统内,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支撑系统的协同运转并组成“三位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心城市是城市-区域系统的核心和发动机,承担着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创新发展等功能,其新型工业化成果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生产力资源和农产品加工支撑,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链动力、城市建设资金和就业容量;中心城市的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通过乘数、涓滴效应,通过城镇化作用沿廊道载体向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区扩散,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的区域中心带动机能和群体带动机能;广大的乡村基质平台为城市-区域系统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提供土地、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保障,使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整体功能更强大。(2)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状态方面:①“单化”的发展状态。从时序特征看,1995年以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水平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先缓后急”的上升态势,在2005年之后快速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在2002年之前呈现波动变化,2002年之后呈稳步提升的趋势;新型农业现代化水平除1997年出现小幅下降外不断提高,且2002年之后上升幅度较大。从空间分布看,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呈现比较类似的空间格局,郑州、济源位于高水平区域,第二、三等级城市围绕两者形成西北部的集中分布区,较低、低水平区分布在东南部广大区域,形成西北-东南的分异格局。新型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相比,后三种类型的区域占据了绝对主导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区,高水平区、较高水平区分布范围小且在郑州及其北侧小范围集中,整个区域的分布格局极其不平衡且局部差异大。②“双化”协调状态。从时序特征看,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双化”协调整体呈波动上升状态:1995~1997年稳步增长,1998~2004年波动下降,2005年后波动上升且近期上升幅度较大。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双化”协调特征表现为:1995~2006年之间呈现波动下降状态,2006年以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双化”协调特征表现为:1995~1998年呈现缓慢上升状态,1999~2004年呈现波动下降,2005年以来呈现波动上升且2009年以来上升幅度较大。从“双化”整体分布格局看,II级、I级协调等级区占据了绝对主导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区,V级、IV级协调区仅为郑州、济源,III级协调等级区发育不充分,整个区域的分布格局极其不平衡且局部差异大。③总体协调状态。从时序特征看,中原经济区“三化”的综合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状态:1995~1998年缓慢上升,1999~2004年波动下降,2005年以来呈现波动上升且2009年以来上升幅度较大。从空间分布看,“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协调度与“双化”类似,但II级、I级协调等级区个数明显增多,空间分异的不平衡状态进一步强化。(3)在“三化”协调发展的耦合状态方面:①城镇与城镇的耦合状态:从城镇体系四大结构看,等级层次结构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中心镇与新型社区的数量和级别不尽合理,城镇体系的规模序列处于中等发育水平尚未形成完整的序列结构,职能类型结构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空间布局结构须根据战略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优化。②城镇与产业的耦合状态: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逐渐优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势头迅猛,但仍面临承接产业转移、调控升级等难题;产业结构偏离度与理想状态均有较大差异,第二产业偏离度最大,第一产业偏离度次之,第三产业偏离度最小;城镇化虽率以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提高,但城镇化整体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同期的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比重。③城镇与区域的耦合状态: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带动能力不强,核心增长板块的辐射范围不够大,省辖市市区空间综合影响范围不均衡。④城镇与乡村的耦合状态:虽然城乡各项建设快速发展,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城镇带动乡村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成效与问题并存,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从城乡差距的单指标和综合指标分析看,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须进一步加强。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状态: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系统有序度水平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子系统有序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时不堪重负而出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大幅下降等资源环境问题。从三个系统有序度组成的综合协调度指数看,其值由1995年的0.3770以年均2.36%的增长幅度升至2011年的0.5467,整体变化呈较好的发展趋势。这表明,虽然在该阶段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系统造成了一定损害,但系统整体协同水平处于较好的上升状态,未出现停滞不前或退化。(4)在“三化”协调发展的趋势状态方面:“三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互促共同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不是新型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新型农业现代化不是新型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分析发现,虽然中原经济区“三化”之间相互作用,但新型农业现代化不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新型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影响不明显;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冲击对中原经济区新型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正向拉动作用缺乏持续性,有时还会削弱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能力。(5)在城市-区域系统整合研究框架下,结合“三化”的状态评价结果,提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优化组织路径:①针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状态评价,从时空定位和整合的视角制定“三化”推进策略。②结合“三化”协调的耦合状态评价,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优化组织应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从优化城镇体系的功能组织,增强城镇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推动城镇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5方面着力推进;其中,在城镇体系组织方面,应从提高郑汴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组建现代化郑汴都市区,构建富有中原特色的五级城镇体系结构,形成联动的区域增长板块等方面进行功能组织。本研究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1)在城市-区域系统框架下,解析了“三化”在城市-区域系统内协调运转的机理,并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城市-区域组织途径,能够弥补已有研究对“三化”协调功能组织研究的不足,也能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之路提供理论参考。(2)基于城市-区域系统理论构建了“三化”协调状态评价的多维度分析框架。一方面基于“单化”发展水平、“双化”协调状态、“三化”总体协调状态3个层面评价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状态,另一方面从城镇与城镇、城镇与产业、城镇与区域、城镇与乡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评价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耦合状态;此外,基于VAR模型评价了“三化”的发展趋势,确定了“三化”的调控目标和重点,提出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优化组织路径。这不仅有助于揭示“三化”在城市-区域系统内相互作用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开放性,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综合判断“三化”的调控方略,还能为制定合理的城市-区域系统组织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丁志伟;
【导师】王发曾;
【作者基本信息】河南大学,人文地理学,2014,博士
【关键词】“三化”;协调发展;状态评价;优化组织;中原经济区;

【参考文献】
[1]叶旭明.残雪小说精神探寻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3,硕士.
[2]马忠孝.基于GMA的液压高速开关阀结构设计与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3]侯军,顾树生.锁频锁相技术在调速系统中应用[J].冶金自动化,1983,05:22-27.
[4]秦祯芳,岳顺民,余贻鑫,陈文斌,王绍绵,卜祥志.零售端电力市场中的电量电价弹性矩阵[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05:16-19+24.
[5]于黎.宁鸿彬阅读教学思想研究[D].渤海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6]康师.图说康居示范工程[J].城市开发.2004(06)
[7]金鑫.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和水稻生长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13,硕士.
[8]靳建慧.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9]裴正林,夏吉庄,王慧.薄互层油藏模型井间地震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01:112-118+130+11.
[10]卢少鹏,迟重然,王龙飞,蔡乐,王松涛,冯国泰,王仲奇.涡轮静叶叶型与气膜孔优化对气动与冷却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4,06:1301-1311.
[11]田佳宾.俄语多义动词题元结构探析[D].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12]曾光.基于绿色物流的环保型竹质蜂窝板托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工程,2012,硕士.
[13]苏醒.缝隙连接通讯对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及分泌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神经病学,2013,硕士.
[14]和红波.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产品平台研究开发[D].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15]雷晓洁.声誉、利益冲突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会计学,2013,硕士.
[16]魏春,刘茂锋,宣磊,汪钊.固态发酵豆粕的不同生产工艺及其营养品质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05:89-93.
[17]宋琪,文福拴,王维洲,贺静.智能电网社会效益测评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2:23-32.
[18]马熙悦.晋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2013,硕士.
[19]丁敏.从文化视角看英语谚语的翻译[D].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20]李海燕.视频序列中运动人体的异常行为检测[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3,硕士.
[21]常春光,朱云龙,胡琨元,张毅.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精铜板带加工配料优化[J].控制与决策,2010,07:1093-1097.
[22]陈亚联.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003,硕士.
[23]江术新.MW级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动力学及结构仿真分析[D].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4,硕士.
[24]曲欣欣.辽宁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2,硕士.
[25]乌得阳.百日集训的历史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2014,硕士.
[26]邢静.基于胜任力思考的公务员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27]庄乾杰.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28]赵明慧.虐童行为的定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法律,2014,硕士.
[29]刘志杰.利用16S rRNA基因对我国三株绵羊无浆体的分类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03,硕士.
[30]盖鸿玮.二氨基甲苯的吸附分离[D].天津理工大学,应用化学,2013,硕士.
[31]姜茂增.论风险预防原则在南极地区的适用[D].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4,硕士.
[32]李新起.苎麻纤维表面改性及其车用复合材料的研究[D].湖南大学,车辆工程,2011,硕士.
[33]李志成.初中教师激励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34]张烈军.地方政府对公共建设工程监督过程现状及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35]汪春梅.癫痫脑电信号特征提取与自动检测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36]张玮.金钗石斛生物总碱对Aβ_(25-35)所致原代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D].遵义医学院,药理学,2013,硕士.
[37]林善希.我国160电话信息业务联网方案探讨[J].中兴新通讯.1995(02)
[38]杨伟.基于Petri网的蚁群算法在混流制造生产调度中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4,硕士.
[39]涂飞跃.石墨烯-Mn_xO_y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4.
[40]庞吉林.宁夏盐池荒漠化草场生态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13,硕士.
[41]张磊.离心风机多目标优化及旋转失速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42]王绍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3,硕士.
[43]孟兴.基于粒子滤波的音视频联合单说话人跟踪[D].兰州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44]吴蕾.模拟体液下HA/ZrO_2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与仿真预测[D].浙江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与理论,2012,硕士.
[45]杨丽萍.离子液体在中碳链甘油三酯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46]苏斌.水蛭生物活性测定质量控制方法研究-(Fibg-TT)法[D].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2014,硕士.
[47]易维.湖南出版集团经营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工商管理,2004,硕士.
[48]樊帆.湖北省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推广,2013,硕士.
[49]曾原.基于EasyUI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50]于金巧.印染集中区水网络优化技术及节水减排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