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脾法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与实验观察

中医健脾法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与实验观察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7-19 分类:文献综述 喜欢:3846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目的:1文献研究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目前研究与治疗现状,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了解了FD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同时也对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努力寻找出最佳FD动物造模方法。2临床研究部分鉴于目前中医药治疗FD临床研究缺乏安慰剂、双盲设计,所得治疗效果可信度偏低,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双盲、安慰剂临床研究证实中医健脾法治疗FD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同时也通过胃动力B型超声检查探讨了FD的发病机理。3动物实验部分动物实验作为临床研究的延伸,进一步探讨了中医健脾法治疗FD的具体机制,采用四君子汤研究了SD大鼠血清胃肠激素——Ghrelin及胃窦肥大细胞的变化所致其胃动力及内脏敏感的变化。方法:1文献研究部分查阅近十年来关于FD的相关资料,然后分析资料,系统地对FD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和西医发病机理、治疗进行了整理和综述,同时也对中医脾虚证的造模方法进行了整理,为脾虚证动物模型能够代替FD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2临床研究部分通过随机、对照、双盲、安慰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根据痞满脾虚气滞证、脾虚湿阻证、脾阳虚证分别给予中药健脾Ⅰ号方、中药健脾Ⅱ号方、中药健脾Ⅲ号方,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安慰剂治疗。分别以主要疗效指标:总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胃动力B超检查和次要疗效指标:SF-36积分、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餐后不适严重程度评定,为观察指标,了解各组治疗前后情况。3动物实验部分以SD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设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四君子汤)、西药组(莫沙必利),每组10只大鼠。空白组不予造模,其余三组造模为脾虚证动物模型,模拟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四君子汤灌胃,西药组给予莫沙必利灌胃,共用药15天。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胃排空率、胃窦粘膜肥大细胞数量、胃窦粘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胃窦粘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以及血清Ghrelin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部分1.1餐后不适严重程度积分比较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餐后不适严重程度积分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之间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积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积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之间相比,两组之间积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2SF-36生存质量积分1.2.1治疗组治疗前后SF-36生存质量积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经过中药健脾方治疗后,患者生理职能(RP)、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和躯体疼痛(BP)六个维度的积分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而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两个维度积分提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对照组治疗前后SF-36生存质量积分比较对照组患者经过安慰剂治疗后,患者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两个维度的积分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而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职能(RE)六个维度积分提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两组之间治疗后SF-36生存质量积分比较治疗组患者经过健脾理气方治疗后,患者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四个维度的积分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改善(P<0.01)。而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和社会功能(SF)四个维度积分提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中医证候比较1.3.1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前后比较治疗组胃脘痞满、纳呆、嗳气反酸、口吐清涎、咽部梗阻感、口渴不欲饮水、四肢乏力、短气、全身及四肢困重、畏寒怕冷、大便稀溏十一个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胃脘痛、烧心或灼热感、少腹胀痛、懒言四个症状前后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痞满、纳呆、咽部梗阻感、口吐清涎、口渴不欲饮水、四肢乏力六个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胃脘痛、烧心或灼热感、嗳气反酸、少腹胀痛、气短、懒言、全身及四肢困重、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症九个症状积分较前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2治疗4周后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在胃脘痞满、暖气反酸、口吐清涎、口渴不欲饮水、气短、全身及四肢困重、畏寒怕冷、大便稀溏八个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胃脘疼痛、纳呆、烧心或灼热感、咽部梗阻感、少腹胀痛、乏力、懒言七个症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无效率为1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无效率为45%;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焦虑抑郁量表积分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焦虑积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抑郁积分减少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焦虑积分积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抑郁积分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抑郁积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积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胃动力1.6.1治疗后两组近端/远端胃容积比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近端/远端胃容积比率在空腹、餐后60min、餐后120min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最大饱足感、餐后30min、餐后90min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6.2治疗后两组近端胃、远端胃排空率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近端胃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胃排空增强;治疗组远端胃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胃餐后30min出现负排空率,表明液体食物进入远端胃窦时间偏慢,出现排空率延长,但是在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治疗组排空率较对照组增强。1.6.3治疗组治疗前后近端胃、远端胃排空率比较经过4周中药治疗后,治疗组近端胃排空率在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胃排空较前增强;治疗组远端胃排空率在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尽管餐后30min出现胃负排空率,表明液体食物进入胃窦时间偏慢,出现排空率延长,但是在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远端胃排空较前增强。1.6.4治疗组治疗前后近端/远端胃面积、容积比率比较经过4周中药治疗后,治疗组近端/远端胃面积比率在最大饱足感、餐后60min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P<0.05),但是在空腹、餐后3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前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近端/远端胃容积比率在最大饱足感、餐后30min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是在空腹、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1.6.5对照组治疗前后近端/远端胃面积、容积比率比较经过4周安慰剂治疗后,对照组近端/远端胃面积在空腹时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最大饱足、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近端/远端胃容积在空腹、最大饱足感、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6对照组治疗前后近端胃、远端胃排空率比较经过4周安慰剂治疗后,对照组近端胃排空率在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远端胃排空率在餐后90min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120min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物实验部分2.1大鼠体重比较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大鼠相比,造模14天后,各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及西药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体重增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2大鼠进食量比较造模前各组大鼠进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大鼠相比,造模14天后,各组大鼠进食量均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及西药组大鼠进食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进食量增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3大鼠饮水量比较造模前各组大鼠饮水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大鼠相比,造模14天后,各组大鼠饮水量均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及西药组大鼠饮水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饮水量增加无显著差异(P<0.05)。2.4大鼠胃排空率比较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排空率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及西药组大鼠胃排空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胃排空率增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5大鼠血清Ghrelin含量比较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Ghrelin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血清Ghrelin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及西药组大鼠血清Ghrelin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清Ghrelin含量较之偏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6大鼠胃窦粘膜MC数量比较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粘膜MC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胃窦粘膜MC数量增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及西药组大鼠胃窦粘膜MC数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胃窦粘膜MC数量减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7大鼠胃窦粘膜MC脱颗粒数量比较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粘膜MC脱颗粒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胃窦粘膜MC脱颗粒数增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及西药组大鼠胃窦粘膜MC脱颗粒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胃窦粘膜MC脱颗粒数减少数量偏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8大鼠胃窦MC脱颗粒率比较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粘膜MC脱颗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脱颗粒均有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及西药组大鼠胃窦粘膜MC脱颗粒率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胃窦粘膜MC脱颗粒率减少幅度偏小,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临床研究部分中医健脾法是通过中药健脾方具体治疗脾虚气滞证、脾虚湿阻证和脾阳虚证痞满患者来体现其治疗FD临床疗效。1.1中药健脾方能够改善FD患者餐后不适严重程度。1.2中药健脾方能够改善FD患者生理职能(RP)、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和躯体疼痛(BP)六个维度,并且在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四个维度方面优于安慰剂,但是在改善躯体疼痛(BP)维度方面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1.3中药健脾方较安慰剂治疗FD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FD患者胃脘痞满、纳呆、嗳气反酸、口吐清涎、咽部梗阻感、口渴不欲饮水、四肢乏力、短气、全身及四肢困重、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症状,但是在缓解咽部梗阻、纳呆、四肢乏力症状疗效方面并不优于安慰剂。中药健脾方在改善胃脘痛、烧心或灼热感过、懒言、少腹胀痛症状疗效方面与安慰剂一样无明显疗效。中药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优于安慰剂。1.4中药健脾方能够缓解FD患者焦虑症状,疗效优于安慰剂,但是对抑郁与安慰剂一样无明显疗效。1.5中药健脾方通过调整近端胃、远端胃食物分布,以增加近端胃食物储存减少远端食物储存来减少FD患者饱胀不适感,提高胃动力,增加近端胃及远端胃排空率,安慰剂无此疗效。2动物实验研究部分中医健脾法是通过四君子汤对大鼠血清Ghrelin及胃窦粘膜MC细胞数量变化及其脱颗粒率情况来阐释其治疗脾虚证机理。2.1四君子汤和莫沙必利均能够增加脾虚证大鼠血清Ghrelin含量,促进进食、饮水、增加体重,改善脾虚症状。莫沙必利增加脾虚证大鼠血清Ghrelin含量作用与四君子汤有相当。2.2四君子汤和莫沙必利均能够减少脾虚证大鼠胃窦粘膜MC数量、MC脱颗粒、MC脱颗粒率,四君子汤和莫沙必利之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吕林;
【导师】黄穗平;
【作者基本信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2014,博士
【关键词】中医健脾法;四君子汤;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Ghrelin;

【参考文献】
[1]刘文杰,张一平,李红梅,段文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内雾特征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4,02:264-270.
[2]吴锦杰,刘昆,韩大鹏,张峰.欠驱动航天器相对运动的姿轨耦合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4,06:969-978.
[3]马海冰,邰志新,孙东飞,齐元园,刘斌,阎兴斌.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生物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1,10:19-22.
[4]袭祖发,赵永波.鱼雷一次锌银电池组内注液装置的研制[J].舰船科学技术.1993(06)
[5]陈昌椿.质量哲学概念[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1(06)
[6]李小飞.乌鲁木齐河流域湿季水体中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示踪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2013,硕士.
[7]杨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迁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2013,硕士.
[8]赵月江.基于位置的移动终端访问控制模型设计与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硕士.
[9]屈婷婷.沥青路面新型封水材料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4,硕士.
[10]李硼.俞平伯与古诗词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4,硕士.
[11]李蛟.新时期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重塑[D].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硕士.
[12]李航.穿行于文本与影像间的罗伯—格里耶的叙事艺术[D].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3,硕士.
[13]董瑜.三维头部模型自然头位校正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14]唐飞.《汉语大词典》五至八卷佛教文献书证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14,硕士.
[15]巩玲玲.英语试题关键词重要性评价算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16]金彦龙.二人台传统音乐的当代创新[D].内蒙古大学,音乐与舞蹈学,2014,硕士.
[17]朱润鹏.闪电资料同化方法和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2013,硕士.
[18]徐小锋,田汉勤,万师强.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7,02:175-188.
[19]沈亦乐.杭州市“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实施情况专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20]刘邦杰.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法律,2003,硕士.
[21]孙亮.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方法与措施[D].齐鲁工业大学,材料工程,2013,硕士.
[22]张亚东.车用交流发电机气动噪声特性分析与降噪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2014,硕士.
[23]骆元军.过客与荒原——《过客》论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现当代文学,2003,硕士.
[24]王晋.北方地区既有商用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25]徐清云.长春新碱逆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门冬酰胺酶耐药的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26]彭祺.DS化工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位),2014,硕士.
[27]宣扬,蒋官澄,黎凌,贺垠博,王金树,耿浩男,庞姜涛.高性能纳米降滤失剂氧化石墨烯的研制与评价[J].石油学报,2013,05:1010-1016.
[28]陈蒙.通信企业技术工程师能力评估与认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29]涂丽杏,朱能武,吴平霄,李平,吴锦华.羧基化碳纳米管载铂催化剂对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04:1617-1622.
[30]范芳红.新的混合型带自相容源的二维Toda格方程[D].郑州大学,基础数学,2013,硕士.
[31]余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探析[D].新疆大学,法律,2013,硕士.
[32]吕国涛.经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慢乙肝患者RT基因和S基因序列特点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内科学,2012,硕士.
[33]王奉娟.应用联合分析法探讨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影响因素[D].沈阳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3,硕士.
[34]余福贵.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管理,2003,硕士.
[35]朱烨.网络个性化主动信息挖掘模型系统的设计[J].情报杂志,2005,09:27-29.
[36]刘朴.天山房地产公司员工流失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4,硕士.
[37]李笕列.流程企业模型与数据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
[38]魏以德.城市轨道交通成套开关装置绝缘参数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01)
[39]秦国鑫.无源箝位移相全桥ZVZCS变换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2,硕士.
[40]李静.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4,硕士.
[41]周涵.固话自动测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2,硕士.
[42]王佳.城市常规公交线网与发车频率优化设计[D].中南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博士.
[43]陈大海.半监督聚类集成理论与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44]李苗.水泥稳定隧道弃渣物理力学性质及基层厚度研究[D].长安大学,岩土工程,2013,硕士.
[45]高源,马朝虹,刘佳,马博,刘国华.隐私保持关联规则挖掘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04,01:59-62.
[46]孙海曼.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初中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47]王肆君.飞行训练计划软件的优化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48]张鹏鹏.论《格林童话》经典篇目对儿童的教育意义[D].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49]许明,高厚磊,邹贵彬,侯梅毅.基于瞬时频率的保护用振荡建模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09:37-40+66.
[50]陈玉林,殷建平.Plaxo及其实现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349-352.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