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和心脑肾血管风险相关性的研究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等主要并发症,不但致残、致死率高,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沉重负担。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21世纪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的大量临床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慢性病。通过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可明显减少CVD及CKD等并发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然而,我国高血压总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很低。因此,必须强调高血压一级预防的重要性。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呈连续相关,在高血压和理想血压间的过渡状态-高血压前期[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120-139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80-89mmHg],不但更容易进展为临床高血压状态,且其发生率高达30~50%,伴随着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这些因素的聚集更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对高血压前期的合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压及心脑肾血管疾病的负担。然而,目前对于高血压前期的定义尚存在诸多争议,如高血压前期的定义可能会引起民众的恐慌和医疗资源的浪费;高血压前期的血压范围过宽,在其血压范围内,不同血压值发生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并不一致(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亚组间的“异质性”);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校正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后,高血压前期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并不一致。鉴于此,我们拟通过对本区域内社区人群的高血压前期流行情况和合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本地区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以及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亚组间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对既往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探讨在校正多种合并危险因素之后,高血压前期及其不同血压亚组间与心脑肾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本研究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广东省顺德地区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由于气候和饮食因素等的影响,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生率呈现明显地域差异,北方明显高于南方。这种地域差异对高血压前期发生率的影响可能也一样存在。然而广东省区域内关于高血压前期发生率的资料较缺乏。另外,在我国人群中,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前期范围内不同血压亚组间是否存在差异也尚不明确。我们在本章中通过回顾性分析广东省顺德区域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体检人群的资料,探索本地区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以及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亚组间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本部分研究纳入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或既往诊断为高血压现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高血压前期组(SBP12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和理想血压组(SBP<120mmHg和DBP<80mmHg),回顾性分析分析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将高血压前期分为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SBP120~129mmHg和/或DBP80~84mmHg)和高值亚组(SBP130~139mmHg和/或DBP85~89mmHg),探索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范围亚组间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差异。结果:1、本分析共纳入5362例研究对象,排除其中资料缺失不全者共651例,对4711例(男性2674例,女性2037例)各项检查指标完整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理想血压组1842例(39.1%),高血压前期组1819例(38.6%),高血压组1050例(22.3%)。在男性中,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为43.5%,女性高血压前期发生率为32.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2、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平均年龄、男性、超重、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比例,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和血清尿酸(Uricacid,UA)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理想血压组(P均<0.05);3、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人群男性、超重和IFG比例,BMI和空腹血糖平均值均高于理想血压组(P均<0.05),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P均>0.05)。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人群男性、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IFG、高尿酸血症比例,平均年龄、BMI、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FPG和UA水平也均高于理想血压组(P均<0.05)。与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相比,高值亚组人群超重、血脂异常和IFG比例显著增加(P均<0.05);4、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提示超重[比值比(Oddsratio,OR)=2.8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56~5.35,P<0.001]、男性(OR=2.15,95%CI=1.37~3.37,P<0.001)和高尿酸血症(OR=1.69,95%CI=1.18~2.64,P=-0.02)是高血压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在广东省顺德地区35岁以上的社区体检人群中,高血压前期发生率高达38.6%。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伴随着超重、血糖、血脂和尿酸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显著增加。2、在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亚组中,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人群伴随心血管危险因素高于低值亚组。第二章高血压前期人群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meta分析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证明,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在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亚组中,合并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有一定差异。然而,在诸多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校正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相关性的结果并不一致。在本章中,我们将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系统、全面的meta分析,旨在评价高血压前期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两名研究者通过在线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及手工检索会议论文和相关论文的参考文献,纳入报告了与理想血压相比,校正多种其他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与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死亡的相对风险(Relativerisks,RRs)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s,CIs)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后计算高血压前期与一级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及二级终点事件(冠心病死亡和卒中死亡)的相对风险值。并根据血压水平、参与者年龄、性别、种族、随访时间、入选人群样本量、是否排除基线CVD、是否充分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和研究质量等特征对一级终点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最终纳入2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1129098名参与者进行meta分析。与理想血压相比,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并不增加全因死亡的相对风险(RR=1.03,95%CI=0.97-1.10,P=0.35);但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RR=1.28,95%CI=1.16-1.40,P<0.001)、冠心病死亡相对风险(RR=1.12,95%CI=1.02-1.23,P=0.02)和卒中死亡相对风险(RR=1.41,95%CI=1.28~1.56,P<0.001),且冠心病死亡相对风险和卒中死亡相对风险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1)。2、在亚组分析中,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RR=1.28,95%CI=1.16~1.41,P<0.0001),但低值亚组并不增加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RR=1.08,95%CI=0.98~1.18,P=012);即使在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中,全因死亡相对风险仍无显著增加(RR=1.03,95%CI=0.95~1.12,P=0.48)。结论:与理想血压相比,在校正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仍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其中卒中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冠心病死亡。这种风险的增加主要由于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所致。然而,高血压前期并不增加全因死亡风险。第三章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meta分析我们在第二章中已经证明,高血压前期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但这种风险的增加主要由于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所致,而低值亚组并不增加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然而,我们在第一章中也发现,即使在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也伴随着BMI和血糖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这些危险因素的聚集可能会导致CVD发生风险的增加。但在既往前瞻性研究中,校正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及其不同亚组间与CVD发生风险相关性的结果并不一致。因此,本部分研究旨在通过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以评价高血压前期及其不同亚组间与CVD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检索平台同第二章,纳入报告了与理想血压相比,校正多种其他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人群复合CVD、冠心病和卒中发生率RRs和95%CIs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后计算高血压前期与一级终点事件(复合CVD发生率)及二级终点事件(冠心病和卒中发生率)的相对风险值。对一级终点进行亚组分析方法同第二章。结果:1、最终纳入2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499308名参与者进行meta分析。与理想血压相比,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增加58%的复合CVD相对风险(RR=1.58,95%CI=1.45-1.73,P<0.001),50%的冠心病发病相对风险(RR=1.50,95%CI=1.30-1.74,P<0.001)和74%的卒中发病相对风险(RR=1.74;95%CI=1.60-1.89,P<0.001)。冠心病和卒中发病风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趋势(P=0.09)。2、在亚组分析中,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即开始增加复合CVD的发生风险(RR=1.47,95%CI=1.34-1.61,P<0.001),且该风险在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人群中进一步增加(RR=1.85,95%CI=1.62-2.12,P<0.001),两亚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在其余亚组分析中并未发现亚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校正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仍显著增加CVD发生风险,其中卒中发生风险有高于冠心病发生风险趋势。这种风险在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中即开始出现,在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中则进一步增加。第四章高血压前期与卒中相关性meta分析我们在第三章中已经证明,从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开始,复合CVD发生风险即已开始增加。在CVD中,卒中与血压异常的关系最为明显。在第二章中,我们也发现了高血压前期对卒中死亡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冠心病死亡风险。但前面章节我们尚未分析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亚组、种族、性别等因素对卒中的影响差异。因此,本部分研究旨在对高血压前期,以及高血压前期不同亚组与卒中风险的相关性(包括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材料与方法:检索平台同第二章,纳入报告了与理想血压相比,校正多种其他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人群卒中风险(包括卒中发生率和卒中死亡率)RRs和95%CIs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后计算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卒中相对风险值。并根据血压水平、卒中结局、卒中类型、参与者年龄、性别、种族、随访时间、入选人群样本量、是否排除基线CVD、是否充分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和研究质量等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最终纳入19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762393名参与者进行meta分析。与理想血压相比,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显著增加卒中相对风险(RR=1.70,95%CI=1.61~1.80,P<0.001);2、在亚组分析中,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即增加卒中的相对风险(RR=1.44,95%CI=1.27-1.63,P<0.001),且该风险在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人群中进一步增加(RR=1.95,95%CI=1.73-2.21,P<0.001),两亚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其余亚组分析中则未发现亚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校正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入选时存在高血压前期的人群未来卒中相对风险显著高于理想血压者。在不同年龄段、随访时间、卒中结局、卒中类型、种族和研究特征等亚组分析中均呈现出一致的结论。卒中风险在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中即开始出现,在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中则进一步增加。第五章高血压前期与冠心病相关性meta分析在第三章、第四章中分别证实了高血压前期是复合CVD和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血压异常对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影响不尽相同。由于冠脉灌注和血压(尤其是舒张压)密切相关,因此过低的血压反而可能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增加(J型曲线现象),但目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在前面章节中,虽然我们已经分别报告了高血压前期对冠心病死亡率和发生率的影响,但尚未对高血压前期不同亚组间冠心病的风险差异进行分析。另外,亚洲人群和欧美人群间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并不一致。高血压前期对冠心病的影响是否存在种族差异也尚未探索。因此,本部分研究旨在对高血压前期,以及高血压前期不同亚组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包括冠心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材料与方法:检索平台同第二章,纳入报告了与理想血压相比,校正多种其他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人群冠心病风险(包括冠心病发生率和冠心病死亡率)RRs和95%CIs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后计算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冠心病相对风险值。并根据血压水平、冠心病结局、参与者年龄、性别、种族、随访时间、入选人群样本量、是否排除基线CVD、是否充分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和研究质量等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最终纳入1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591664名参与者进行meta分析。与理想血压相比,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显著增加冠心病相对风险(RR=1.43,95%CI=1.26-1.63,P<0.001)。2、在亚组分析中,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和高值亚组均显著增加冠心病的相对风险(低值亚组:RR=1.27,95%CI=1.07-1.50,P=0.007;高值亚组:RR=1.58,95%CI=1.24-2.02,P<0.001).然而,两亚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5)。欧美人群中高血压前期者冠心病风险高于亚洲人群(欧美人群:RR=1.71,95%CI=1.54-1.89,P<0.001;亚洲人群:RR=1.23,95%CI.13-1.33,P<0.001;亚组间比较:P<0.001)。结论:在校正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冠心病风险在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中即开始出现,在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中有进一步增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欧美人群发生冠心病风险高于亚洲人群。第六章高血压前期与终末期肾脏疾病相关性meta分析在前面研究中,我们发现高血压前期是复合CVD、冠心病和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肾脏是高血压病器官损害的重要靶器官之一,但高血压前期是否会导致肾脏损害则尚无定论。诸多横断面调查显示,高血压前期与CKD密切相关,但由于慢性肾脏损害本身即可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横断面研究中,难以证明高血压前期是肾脏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由于样本量、随访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间的结果存在不一致。另外,由于高血压前期常伴随着CVD其他多种危险因素,这些合并因素的存在也影响了高血压前期与慢性肾脏损害相关性分析。因此,本部分研究中我们对高血压前期和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材料与方法:检索平台同第二章,纳入报告了与理想血压相比,校正其他多种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人群ESRD风险RRs和95%CIs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后计算高血压前期人群ESRD相对风险值。并根据血压水平、参与者年龄、性别、种族、随访时间、入选人群样本量、是否排除基线CKD、是否充分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和研究质量等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最终纳入6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1003793名参与者进行meta分析。与理想血压相比,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显著增加ESRD相对风险(RR=1.59,95%CI=1.39-1.91,P<0.001)。2、在亚组分析中,在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人群中,ESRD的发生风险增加44%(RR=1.44,95%CI=1.19-1.74,P<0.001),而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人群中,其风险则进一步明显升高(RR=2.02,95%CI=1.70~2.40,P<0.00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他亚组分析均显示与理想血压相比,高血压前期可显著预测更高的ESRD风险(P均<0.001)。结论:在校正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仍显著增加ESRD发生风险。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人群ESRD风险显著高于高血压前期低值亚组人群。全文总结高血压前期是威胁全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不但发生率高达30%以上,且高血压前期人群伴随着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亚组中,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人群伴随心血管危险因素高于低值亚组。在校正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之后,高血压前期仍是心血管疾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研究结果首先肯定了高血压前期定义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亚组间靶器官存在“异质性”。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应及时筛选合并的危险因素和亚临床病变,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避免发展到靶器官损害。将来需进一步筛选高血压前期中的高危人群(尤其是高血压前期高值亚组人群)进行药物干预试验。
【作者】黄裕立;
【导师】许顶立;
【作者基本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2014,博士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卒中;终末期肾脏病;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胡红.长角苗服饰纹样制作技术传承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科学教育学,2013,硕士.
[2]纪少南.TiO_2/高岭土颗粒的制备及对尼龙结晶和抗老化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4,硕士.
[3]奥丽娅(MazurovaOlga).三维集流体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李耘.储藏期金华火腿中优势霉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2004,硕士.
[5]游明山.基于one-switch效用函数与MDP的风险敏感型群决策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2013,硕士.
[6]缪晨晨.我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2012,硕士.
[7]赵珂.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预约挂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8]胡小杰.强织构(Sm,Pr)_1Co_5/Co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微结构与磁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2013,硕士.
[9]葛艳.企业基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测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10]苏树清.双光幕测速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2014,硕士.
[11]韩春杨.内燃机噪声源时域盲识别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固体力学,2014,硕士.
[12]陆海英.长株潭城市群中产阶层体育休闲参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2012,硕士.
[13]黄佳燕.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斯奈德寒山诗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2,硕士.
[14]兰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府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15]王峥杰.基于Android平台的便携式光谱仪图像处理软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16]张海青.干扰ATF5功能对卵巢癌细胞SKOV3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病原生物学,2013,硕士.
[17]顾慧.翁方纲杜诗学研究[D].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4,硕士.
[18]沈备军,居德华,杨根兴.软件企业的知识管理[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05:5-7+120.
[19]韩智颖.基于车联网的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平台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14,硕士.
[20]高璨.反思与重构:研究生法理学教学模式之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21]张石晶.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22]金明.电子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经济法,2004,硕士.
[23]李亚飞.基于粗糙集的证据理论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4,硕士.
[24]李国帅.S32168不锈钢在氯离子环境中的应力腐蚀研究[D].山东大学,化工过程机械,2013,硕士.
[25]杨丹.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任务接口的图形化定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4,硕士.
[26]顾怡红.风力发电机叶片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7]高山.当代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3,硕士.
[28]朱珍德,渠文平,蒋志坚.岩石细观结构量化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07:1313-1324.
[29]刘晓丽.在线口碑对基金销售量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30]刘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的美国涉疆问题[D].外交学院,国际关系,2014,硕士.
[31]喻远飞.模糊聚类与混沌预测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4,硕士.
[32]亓莉莉.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D].山东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33]刘快.基于OPC技术的实时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4,硕士.
[34]彭超.Vps18在小鼠神经细胞存活、迁移和树突发育中的功能以及应用piggyBac转座子筛选肿瘤抑制基因[D].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2012,博士.
[35]王振飞.基于混合数据模型的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引擎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9,硕士.
[36]尚志.Tie1在淋巴管重塑和瓣膜发育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2014,硕士.
[37]王黎娟.水稻OsHO2的基因克隆及转SE5(OsHO1)拟南芥提高对除草剂paraquat耐性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2,硕士.
[38]蔡友.Sigma-DeltaADC中抽取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7.
[39]彭智勇,刘维宁,丁德云,杨秀仁,颜莓,鲁卫东.分块型封顶块管片的顶进力控制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4018-4025.
[40]朱相融.阵列式离子液体复合材料气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5.
[41]胡婷婷秦雅娟高德云.14IPv6无线传感网负载均衡路由协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07:.
[42]胡博,谢开贵,赵渊,曹侃.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动态任务分配并行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0:35-41.
[43]张晓艳.五氧化二钒/石墨烯纳米复合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44]陈杨洋.酚类化合物及表面活性剂对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B-Z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研究[D].安徽大学,分析化学,2013,硕士.
[45]刘敏俊.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融合与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数学,2013,硕士.
[46]王琨.巢湖市老城区排水系统水力性能评价[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市政工程,2012,硕士.
[47]苏宗保.防抖手枪发射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兵器工程,2014,硕士.
[48]刘铎,薛海伟,戴一奇.计算群元素g~ah~b的两个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897-902.
[49]刘乐格.山东省旅游局官方微博案例研究[D].厦门大学,广告学,2014,硕士.
[50]邓朝芳.连续法制备N,N-二甲基-1,3-丙二胺的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相关推荐
- 纵弯及纵径振动模式转换功率超声换能器的研究
- 06月11日
- BaⅠ能级分支比、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实验测量
- 12月27日
- 水溶性CdTe量子点对家蚕循环血细胞及造血功能的影响
- 02月17日
- 柯桥安昌全方位推动新兴产业
- 0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