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献章哲学思想研究 08月07日

【摘要】作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陈献章“自得”和“悟道”的为学方式,使学者对其思想的渊源和归属产生了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体现在其学说是否为佛学,是否保持了儒家内在的学理。本文从两个方面去探讨其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首先是从内在的学理上的把握,陈献章借鉴了道家“道”的观念,从而形成其“道”论;融合了佛家“静”的思想,主张“静坐中养出涵养”的修养方法。而由孔子开创“仁”的思想,成为其学说的主要根基。其次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淮南子》人性思想研究 10月30日

【摘要】《淮南子》是秦汉新道家的一部代表作,兼有儒道思想。总体上仍然是继承发展道家学说,在此基础上汲取了儒家的部分思想,相对于先秦道家思想增加了更多的现实性。但《淮南子》并不以社会中的仁义道德为追求目标,其理想的人格是“性合于道”的真人,能够摆脱世俗的牵绊,从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关于对人性思想的认识,先秦的儒家与道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正是由于这些相似性,《淮南子》才能对先秦儒道的人性思想加以吸收创 […]

庄子与僧肇理想人格说比较研究 10月30日

【摘要】逍遥之境是庄子笔下描写的理想人格即真人的活动场所,在这一场所中真人以“无待”的方式“游”于其中。“无待”就是真人以无所凭依的方式悠游于天地之间,其实,并不是绝对的毫无凭依,他还需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这样才能“游无穷”。“天地之正”、“六气之辩”构成真人“游”的基础,而他们其实就是真人因体道而获得的内在于己的本性。当然,在逍遥之境中的人自然会有神异性,庄子中大量的神话人物的描写令人 […]

韩愈道统思想研究 09月14日

【摘要】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号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人。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的国家虽说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下,但事实上是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藩镇林立,权臣倾轧的社会局面。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文化上,佛教在此期间发展到极致。韩愈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化方面的关键人物,力求传承儒家文化,扭转统治者尊佛排儒的现象,改变中唐时期之乱象。本文独辟蹊径以研究其道统,重新定位韩愈在中国古代政治思 […]

在通与独之间 08月18日

【摘要】通与独之间,从哲学意义上来看,涉及到的是统一性与个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共相与殊相的关系。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外哲学家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对道家哲学及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贡献的哲学家。就通与独而言,二者作为庄子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观念,贯穿并体现于庄子思想的所有领域。在庄子的哲学系统中,通与独之间作为其理论主题之一,是庄子的哲学理论得以展开的一条主线 […]

精神的物化—论文人山水画中的道与艺 08月02日

【摘要】中国绘画紧密的联系着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有其固有的特点,那便是在流动着生命的世界中把握那永恒和不变的本质。这句话我们同样也可反过来理解,从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代表绘画诗文中;在这些已经固定着的艺术精品或华美辞藻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出那激情涌动、暗波沉浮的生动世界,这便是古人心中的宇宙。而从艺术直达心灵无疑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梳理方式。人们常提到借古以开今,在现今世界中无论如何创新,我们都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