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地位 03月31日

【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在其哲学中占有最根本的地位。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是以对人的本质的再认识为基础发展出来的。马克思人的思想是批判和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朴素的人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黑格尔从宗教学的三位一体的思想发展了自己的历史哲学。黑格尔认为人是有限的存在物,只有绝对精神才是无限的,所以黑格尔把人的存在看成一个整体,只有通过人的整体在历史中的辩证发展,否定之否定才能达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马克思幸福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03月18日

【摘要】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幸福内涵的探索是古往今来哲学家不懈努力完成的课题。在幸福研究之门开启以来,经历了古希腊以德性、灵魂、至善为主题的幸福观的研究,中世纪的幸福观则是以神学为标准的上帝神灵幸福观。直到近代,幸福观归于了理性。幸福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本文通过马克思幸福观从萌芽、建构、发展到成熟的逻辑进程的考察,来分析马克思幸福观的实现途径。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以人的自由全 […]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04月17日

【摘要】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共产主义思想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然而,就目前学界研究的总体现状来看,人们更多地关注一些直接讨论共产主义的经典文本,而把《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更多地当作一部有关唯物史观的巨著,对其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关注是不够的,甚至离开唯物史观孤立地解读其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本文认为,马克思在《形态》中对共产主义问题的阐释,正是以其对“世界历 […]

论旅沪朝鲜共产主义团体及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日本馆藏档案为中心 09月30日

【摘要】朝鲜共产主义者和独立运动者屡遭日本帝国主义的取缔,因此不少人流亡到中国,尤其在上海者甚众,在这些地方组建了各种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团体。这些团体主要有留沪韩国独立运动者同盟、上海朝鲜青年同盟等。以实现朝鲜独立为目的独立运动者,和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共产主义者,两者都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解放被压迫民族这一点上有共通之处。而这两派的朝鲜运动者,均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的关系,并在后者的指导帮助下 […]

马克思法哲学批判视域中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 12月11日

【摘要】就政治国家、市民社会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而言,学术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契约论和功利主义的争论,有凯恩斯和哈耶克关于福利国家和自由市场的争论,有诺齐克和科恩关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争论等等。在这些相互争论的国家学说和社会学说中,马克思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的派别而受到指责或辩护。然而,这些国家学说和社会学说却忽视了马克思的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的本质性那一度,即政治国家作为权利和权威的运作体系以及市 […]

现代性与乌托邦 10月11日

【摘要】现代思想界对于乌托邦有一种思维定势:乌托邦=空想(异想天开)=社会(共产)主义=独裁专制=大屠杀,而其反面是资本主义。于是,乌托邦和社会(共产)主义一起都被污名化了。所以政治学界对乌托邦的研究成为了一种“边缘学问”:既然乌托邦是这么差的一种东西研究它有什么用呢?最多是看看人类历史上有多少种奇思妙想而已。“乌托邦”也就只能隐遁到哲学领域,被抽象成某种“乌托邦精神”。本文强调应该为乌托邦正名: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几个重要理论的历史背景考察 08月02日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思想转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国内学者对《手稿》的研究,在文献资料、思想深度上都有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理论本身以及与其他哲学家思想的对比,对于马克思写作《手稿》时的现实、历史背景研究非常有限。本文第一部分绪言对《手稿》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背景的分析、考察,通过对现实直观的方式,把《手稿》同资本主义社会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 08月02日

【摘要】对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学术界热衷于从它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差异性出发,探讨由《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的唯物史观对于政治解放的重大意义。需要指出的是,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到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思想史逾越,而是经历了“哲学共产主义”与“政治经济共产主义”为过渡的有机思想环节。所以,传统的研究思路有必要进一步拓展。本文将着重探讨两个思想史节点。其一、“哲学共产主义”观念形成之初、为马 […]